牙槽骨和硬腭的骨畸形可能来自先天发育,或是由于过长挺出牙齿带动,或是拔牙过程中骨板劈裂,创伤愈合后形成。当这类情况严重到妨碍修复体就位、取得良好外观和发挥功能时,需要通过手术修整予以解决。骨畸形修整的计划一般涉及手术入路选择、切口设计和去骨方法及去骨量等方面。
(一)切口设计
术中大多采用角形、弧形或梯形切口,切口选择根据手术大小而定。一般讲,角形切口适于较小的手术,如孤立的骨突;弧形切口适用于位置较高(上颌牙)或位置较低(下颌牙)的手术,如根尖区手术;梯形切口适用于较大的手术,如颌骨囊肿等。无论怎样的切口,都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按设计的切口切开翻瓣后,瓣的基底应宽于顶部,保证瓣顶部的血液供应,避免坏死。
2. 切口不应破坏牙龈乳头,也不应在牙龈中份切开,而应在近中或远中夹角处切开。
3. 口腔外科手术翻瓣一般是黏骨膜瓣,所以切开时一定要切开骨膜,并且刀锋应垂直于骨面切开。
4. 切口设计大小适宜,保证颊侧切口线下方有骨支持,没有骨支持的切口缝合后,手术区域感染的概率较大;切口设计过大,增加创伤;切口设计过小,术中牵拉可导致黏骨膜撕裂。
5. 切口设计应避开知名血管神经,如颏神经、舌神经、鼻腭神经和腭前神经等。
6. 颊侧切口尽量不超过龈颊沟底,以减轻术后反应程度。
术者应掌握各种切口的适应证,根据病变情况,适时选择切口。
(二)去骨
口腔修复医师提出修整要求时,除了用文字描述需要修整的部位、范围之外,最好提供研究模型并在上面做出标记。如果有特别的美学方面的要求,最好制作手术模板,以便在术中准确控制,达到满意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