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启蒙》⑧曰:凡诊小儿脉,当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八九至为内寒⑨,弦脉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均为鬼祟,浮大数为风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风。肠痛,多喘呕,脉洪为有虫;浮而迟,潮热者,为胃寒也。
《脉经》曰:小儿四岁,呼吸八至,细数者吉。又云: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诊小儿脉法多雀斗,要以三部脉为主。若急为风痫,沉者乳不消,弦急为客忤气。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无汗,不欲食,乳辄吐哯者,脉乱无苦也。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清冷也。《宝鉴》⑩云:小儿三岁以上,五岁以下,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毕乃成人。血脉骨血皆坚牢,方可诊候也。盖小儿纯阳,故脉息数促,如大人为不同也。故病多见七表脉,为属阳脉然也;是以八里脉多不经见,为属阴脉耳。当知此理。
按半晬以上方可看虎口,周晬以上看虎口兼以一指脉。若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满足,只与看一指脉,以食指滚转,分取三部。凡言三部者,非寸关尺,系小儿三部。面看气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寸口一指脉为三部也。
【附按】
小儿脉法,其机理与成人同,而其诊法与成人异。
诊脉,首先应该识别正常脉象,然后才能进一步辨别病脉。正常脉象一定有胃、神、根。《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因此,脉以胃气为本。什么是胃气?古人的说法很多,总的来说,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凡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便是有胃气。《景岳全书·脉神章》:“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当以胃气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脉弦急,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病渐轻矣。即如顷刻之间,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此察邪正进退之法也。”张氏对邪正进退,胃气盛衰说得明晰。所谓脉之有神,即指脉来和柔。如微弱的脉中不至无力为有神;弦实的脉,弦实之中带有柔和之象为有神。总之,脉之有胃、有神都指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和神的诊法是一样的。肾气之于脉,好比树之有根,临床上一般以尺脉沉取有力,为有根之脉。由于小儿寸关尺难分,故脉根之说于水上儿脉法意义不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容三指以候寸关尺,只能以一指(拇指)定三关。另一方面,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脉亦乱,故以睡眠及安静时察最为准确。所以在切脉之前,必须善于接近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先与其笑谈几句或用玩具嬉逗,以解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以取得合作。
小儿脉搏较速,四五岁小儿以一息六至为平,八九至为数,四五至为迟。三岁以下小儿,八至亦为平脉。儿愈小脉愈速。
小儿脉法,主要以浮、沉、迟、数、强、弱来辨表里寒热虚实。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沉滑为食痰,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剂为滞。
小儿肾气未至,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如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历代医家对小儿脉法都很重视。许叔微《本事方·小儿脉》:“候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八九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脉弦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均为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凡腹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有虫,沉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诀曰:小儿脉紧风痫候,沉缓伤食多呕吐,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急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实大便应秘久。腹痛之以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乱,不治自然无过缪。单细疳劳洪有虫,大小不均为恶候。脉沉而迟有潮热,此必胃寒来内寇。泻利脉大不可医,仔细酌量宜审究。云岐子云:未有五岁不可视听者,未可别脉。五岁以上方可以脉别浮沉迟数。按钱氏论又不拘五岁上下也。”
《育婴家秘·辨脉息》:“小儿未损天真气,指下脉来宜有力。大滑数实最为良,细涩迟虚终不吉。脉大者,气实也;脉滑者,血实也。六至为数,脉来有力,皆禀赋有余之脉也。脉细者,气虚也;脉涩者,血虚也。三至为迟,虚则无力,皆禀赋不足之脉也。小儿寿夭,以此辨之。”
《景岳全书》:“凡小儿形体即具,经脉已全,所以初脱胞胎,便有脉息可辨。故《通评虚实论》曰:乳子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病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轩岐之诊小儿,未尝不重在脉,亦未尝不兼证为言。……然小儿之脉,非比大人之多端,但察其强弱缓急四者之脉,是即小儿之肯綮。盖强弱可以见虚实,缓急可以见邪正。四者即明,则无论诸证,但随其病以合其脉而参此四者之困,则左右逢源,所遇皆道矣。再加以声色之辨,更自的确无疑,又何遁情之有。此最活最妙之心法也。若单以一脉凿言一病,则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真假疑似,未免胶柱,实有难于确据者。然法不可废,最所当察,惟择其得理者可耳。”
《幼幼集成·脉证宜忌歌》:“脉浮身热汗之松,沉细身凉莫强攻。咳嗽正嫌浮带数,细沉肿胀定知凶。沉迟下痢方为吉,洪大偏宜痘疹逢。腹痛不堪浮有力,浮洪吐衄总无功。陶节庵曰:诊脉之要,无论浮沉迟数,但于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至哉,斯言也。后贤无急。”
以上各家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儿脉法之要点,可与原文相辅相成,互相参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