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杨患类风湿已经4年了,一直坚持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医师都会让他做些检查,其中有一个项目叫C反应蛋白,每次他拿到结果,一看到C反应蛋白正常他就会很高兴,如果拿着结果满脸愁云,一定是C反应蛋白又升高了。那么这个C反应蛋白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跟我们类风湿患者的病情又有怎么样的联系呢?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又称丙种反应性蛋白,它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1930年Tillet和Francis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其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是人类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人类CRP是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形成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环状五聚体。在正常状况下一般≤10mg/L,而在急性期体内的CRP浓度可升高成百上千倍。当有受损的细胞膜、细胞核及组织暴露出来,CRP就可以识别并与其结合,从而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因为C反应蛋白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所以当人体出现细菌感染、肿瘤、外伤、组织坏死、风湿性疾病时,均可以出现CRP升高。CRP是人类急性反应蛋白,但却没有特异性,目前已经成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可以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作为辅助评价病情依据。
既然C反应蛋白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炎症指标,那么CRP又跟类风湿关节炎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首先,C反应蛋白能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情活动性。RA病情活动时患者体内增多的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炎症因子等均可引起CRP升高。许多研究证明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患者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指数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RP下降;反之则上升。CRP水平与RA骨质破坏的发展呈正相关,这一点是血沉所不能比的。英国学者对RA患者,连续2年每月一次CRP检测,发现CRP不仅与病情活动的预后有关,而且还能反映关节破坏的程度。CRP持续不降,多预示关节破坏在进展;而在CRP水平降至正常者,X线证实的关节破坏停止。但是,CRP是否直接参与滑膜、关节的破坏尚无定论。
其次,C反应蛋白对RA患者有无合并感染可起参考作用。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时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时医师需要加强免疫抑制治疗。而RA患者如果合并了一些细菌感染时也会出现发热,这时医师就需要使用抗感染治疗。免疫抑制与抗感染是一对相反的治疗手段,这时候C反应蛋白就能为医师判断RA患者是病情活动还是合并感染提供参考。因为RA病情活动时CRP一般只会轻度或中度增高。如果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超过50mg/L),且有发热及其全身症状,则多提示有并发感染,应进一步查找感染源并作相应抗感染治疗。
最后,C反应蛋白对判断RA患者的疗效起到参考作用。活动性RA,如C反应蛋白下降,多提示病变趋于缓解;若C反应蛋白持续较高水平,则说明该治疗方案的疗效欠佳;若C反应蛋白下降后又升高,则说明病情复发可能。故临床上,常用C反应蛋白这一指标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标准。研究证明,糖皮质激素、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金制剂、来氟米特、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使CRP水平下降。
原来大学生小杨正是懂得了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他的情绪才会受到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的影响。
【提示】 CRP是能反映RA病情活动的急性时相指标,随病情的改变而波动。是RA患者评价病情及疗效不错的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