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今年只有20岁,出现关节痛也不过2年,但直到半年前才确诊为类风湿。没想到现在手腕和几个手指关节都已变形,经照片发现这几个关节都已出现骨质破坏。她感到非常沮丧,她想要是能早点诊断出类风湿,按类风湿来治疗也不至于造成现在这个结果。类风湿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呢?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由于其病因不十分清楚,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给疾病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已证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病变在发病后第一年发展最快,发病2年内70%~90%患者出现关节骨破坏,早期使用改变病情药物可控制疾病的进展。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关键所在。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但表现为周围关节急性滑膜炎的患者只有一部分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而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滑膜炎有可能继续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以下两方面的特征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一是持续的滑膜炎症,二是骨关节结构的损伤,即侵袭破坏,而侵袭病变最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发作前几年体内就存在循环的自身抗体,因而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HLA-DR4的检测和关节MR、超声检查就显得很有必要。
2009年ACR会议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的诊断标准,患者如果按下列标准评分6分或以上,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受累关节:
1个中或大的关节(0分)
2~10中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2分)
4~10小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5分)
血清学:
RF和抗环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阴性(0分)
其中之一是低效价阳性,即超过正常上限,但不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2分)
至少其中之一高效价阳性,即效价超过3倍正常上限(3分)
滑膜炎持续时间:
少于6周(0分)
6周或更长的时间(1分)
急性期反应物: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升高(1分)
由于这个标准相对以前的诊断标准,门槛更低,有利于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阻断病情的发展,现在不少医院的风湿病专科已经开始采用。
【提示】 类风湿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关节疼痛,都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治,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骨质破坏,关节功能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