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静电治疗的“充电”和“赋能”之说

静电治疗的“充电”和“赋能”之说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向极性相反的一极移动,称为电泳,分散介质向另一极移动称电渗。静电电场作用可对人体进行静电调整,调节血液的pH值,抑制血液的酸性化,使之恢复为弱碱性,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失调病变的组织器官康复,达到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静电场对机体作用主要是静电感应和电介质极化,电泳、电渗和静电场的激励(或触发)作用。

①静电感应作用:人体受静电场作用时,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的作用而运动,原有电荷分布状态立即改变,电荷重新分配,细胞和组织液内的离子向相应的极性方向运动,在组织中产生0.1~2mA的微电流,这些就是静电感应作用。

②电介质极化:在静电场作用下,人体内的电介质(包括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等不能导电组织均属于电介质)将产生电子位移极化和分子取向性极化-体内电荷重新分配,各种带电粒子向相应的极性方向移动,电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

③电泳和电渗:在外来静电场作用下,人体胶体分散体系则出现两种现象。胶体分散体系由胶体粒子(分散质)和分散体粒子的液体(分散介质)组成。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向极性相反的一极移动,称为电泳,分散介质向另一极移动称电渗。蛋白质溶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蛋白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蛋白质属两性电解质,当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pH>7)时,蛋白质的羧基解离出氢离子而带负电荷,当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pH≤7)时,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氧离子而带正电荷。

由于人体体液的pH值偏碱性,因此,人体蛋白质多带负电荷,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而水向阴极移动。在不规则的生活、饮食和过度紧张的人的血液则呈现为弱酸性,血液的酸性化使人体各组织出现不良症状,如疲劳、紧张、睡眠不足、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静电电场作用可对人体进行静电调整,调节血液的pH值,抑制血液的酸性化,使之恢复为弱碱性,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失调病变的组织器官康复,达到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④静电场的激励(或触发)作用:这类似于可控硅的触发极,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的栅极,三极管的基极施加信号后这些器件所起的作用,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一定电场强度的条件下,可发生少量电子释放,并加强自由基的氧化。

总之,在静电场作用下,体内各种组织成分:水、电解质、胶体分子等,因电荷的变化,在各种组织、细胞间泳动,产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变化,促使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发生一定改变,从而获得治疗效果。

除了静电场治疗效果以外,由于在静电治疗时产生的电风(空气离子流)、空气离子及臭氧、火花放电的刺激也均能产生有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