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心室停搏与室性停搏
1.2.5.1.1 心室停搏
交界性停搏和室性停搏同时存在者,称为心室停搏。心室停搏期间可以有电活动,但心室电活动已经消失,血液循环中断。
(1)窦性心律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窦性P波,QRS波群消失。
(2)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P′、F、f波,QRS波群消失。
1.2.5.5.2 室性停搏
在较长的心室长间歇中不见如期发生的室性逸搏及室性心律,称为室性停搏。
动态心电图表现为原有的室性逸搏及室性心律消失,或长的室性R-R间期不是基本室性逸搏节律的倍数。
1.2.5.2 室性逸搏与室性心律
1.2.5.2.1 室性逸搏
逸搏周期在1.5~3.0s的室性搏动,称为室性逸搏。
(1)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的P波。
(2)逸搏频率在20~40/min。
1.2.5.2.2 室性心律
室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室性心律。
(1)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
(2)心室率在20~40/min。
(3)室性QRS波群相同,为单源性室性心律;QRS波形呈两种以上形态者,为多源性室性心律。
室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律相比,其自律性极不稳定,易发生停搏,导致心室停搏,应及时安装心室起搏器。
1.2.5.3 加速的室性逸搏与加速的室性心律
1.2.5.3.1 加速的室性逸搏
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所引起的1次或2次室性搏动,称为加速的室性逸搏。
室性逸搏间期0.6~1.5s。
1.2.5.3.2 加速的室性心律
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引起的心动过速,称为加速的心律。
(1)出现室性节律,QRS波群>120ms。
(2)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等,心率缓慢,呈短阵发作,窦性频率加快以后室性节律消失。
(3)心室率40~100/min,节律略不规则,由于其频率与窦房结或心房的频率相接近,常发生房室脱节或两种节律交替出现。
(4)室性融合波较常见,波形介于室上型QRS-T波群与室性QRS-T波群之间。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加速的室性心律是冠状动脉再通的表现。
1.2.5.4 室性早搏
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的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1.2.5.4.1 分类
(1)根据起源部位进行分类:①室间隔早搏;②右室肌性早搏;③右束支性早搏;④左束支性早搏;⑤左前分支性早搏;⑥左后分支性早搏;⑦左室肌性早搏;⑧心室前壁早搏;⑨左室后壁早搏;⑩左、右心室流出道早搏。
(2)根据发生机制分类:①自律性室性早搏;②折返性室性早搏;③触发性室性早搏。
(3)根据早搏形态分类①单源性室性早搏;②多形性室性早搏;③多源性室性早搏。
(4)Lown室性早搏分级法(表1-1)。
表1-1 Lown室性早搏分级法
1.2.5.4.2 诊断标准
过早发生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的心房波,多数伴完全代偿间歇。肌性室性早搏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较为明显,QRS时间≥120ms;分支性室性早搏,QRS-T波群显示对侧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波形。
具有病理意义的室性早搏:①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性早搏,有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性;②多源性室性早搏数目较多者,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③特宽型室性早搏,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心肌梗死等。
1.2.5.5 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连续3次或3次以上(程序刺激引起连续6次以上),频率>100/min的心动过速,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1.2.5.5.1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间≥0.12s,在束支传导阻滞,广泛室内传导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时间更宽。
(2)心动过速的频率>100/min。
(3)常由室性早搏诱发,特别是成对室性早搏更易诱发。
1.2.5.5.2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QRS-T波群形态不完全相同。
(1)心动过速常由联律间期0.5~0.7s的室性早搏诱发,室性R-R周期可不规则,心室率200~250/min。
(2)心动过速的QRS-T波群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如有极性扭转,则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3)可恶化转为心室颤动。
(4)基本心律的Q-T间期正常或延长。
1.2.5.5.3 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1)室性心动过速由多源室性QRS波群组成,波形在2种以上。
(2)心室率>100/min。
(3)室性R-R间距不等,不同形态室性QRS波群时间不相同。
(4)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可有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多源成对室性早搏。
1.2.5.5.4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心动过速的频率160~280/min,QRS波群宽大畸形,快速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发生方向性扭转。
(2)由RonT现象室性早搏诱发。
(3)Q-T间期延长,T波宽大切迹,U波振幅增大。
1.2.5.5.5 双向性心动过速
(1)QRS主波方向交替改变。
(2)心室率150~250/min,因心室率较快,往往观察不到心房波,如能观察到心房波多为心房颤动。
1.2.5.6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2.5.6.1 心室扑动
(1)QRS波群与T波相连,两者难以区别。
(2)心室波形规律、快速、连续、幅度大,呈“正弦曲线样”波形,其形态与心房扑动颇相似,比心房扑动F波振幅更大,时间更宽,其间不再有QRS-T波群。
(3)心室率200~250/min。
1.2.5.6.2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1)心室颤动时,P-QRS-T波群消失,呈现快速的波形、振幅、时距完全不相等的心室颤动波,频率在180~500/min。
(2)心室颤动发作前常有室性早搏RonT现象,成对、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