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普遍地具有碘代谢过程,使碘参与各种有机化合作用。在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环甲动物,甚至某些海生藻类体内,都可以发现一碘酪氨酸(MIT)及二碘酪氨酸(DIT),然而,在这些低等动物身上找不到可辨认的甲状腺组织。
在脊椎动物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甲状腺组织。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哺乳类动物甲状腺位置与形状逐渐由动脉旁——两个球形在气管两侧——圆形在气管中央——H形在气管两侧,由峡部相连。
人类甲状腺起源于第1~2对咽囊之间的胚胎内层,早在胚胎第4周,体长3~5mm时,鳃肠的咽头部分,前外侧壁出现4对突起,形成Ⅰ、Ⅱ、Ⅲ、Ⅳ鳃囊,甲状腺原基发生于第1~2鳃囊中间,开始时鳃囊肥厚,不久形成憩室,憩室向下伸展,直到第6气管软骨的前面,前端分成两叶,所移行的径路有一甲状舌管与咽腔联系,咽部突出处舌根部有一个浅窝——舌盲孔。不久甲状腺导管开始萎缩,闭锁。有人在出生时未闭锁,在舌骨上部形成与甲状舌骨囊肿或瘘,或实质性的不规则甲状腺组织锥体叶,当甲状腺囊在下降和发育不正常时,则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发生变异,从舌到横膈之间会发生异位甲状腺组织。
当胚胎第3个月时,甲状腺腺泡数迅速增多,甲状腺增大,甲状腺腺泡腔中,已有胶质形成,并开始分泌甲状腺素,出生以后,甲状腺呈现典型的两个腺叶,中间有峡部相连,有时在咽喉前形成锥体叶,成人总重量约20~30g,女性比男性稍大一些,老年期缩小。
在胚胎发生期,除甲状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外,还出现一些与上皮细胞紧挨着,或者散在于间质组织中的明亮的大细胞,被称为C细胞,一般认为它是第4咽囊后面的鳃体细胞混散到甲状腺来的,也可迷入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及胸腺。所以除甲状腺外,胸腺和甲状旁腺内也可有C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