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全校师生期盼的新校区图书馆正式投入运行。开馆的那一天适逢2015级毕业生典礼,师生在典礼结束后纷纷涌向图书馆和同期开放的河南中医药博物馆。馆内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对新图书馆和中医药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书籍文物、阅览环境等赞不绝口。看到师生们兴高采烈的神情,我特别欣慰和高兴。这些年很多人为图书馆的建设而付出的艰苦努力都值了。师生用手机拍的照片通过微信迅速传到海内外。有些校友看到图书馆的图片后,一方面赞叹图书馆的端庄大气,一方面发出疑问,怎么和当初规划图上的不一样了呢?这一问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7年前,图书馆建设的艰难曲折浮现在眼前。
(一)最初规划的图书馆是金字塔形
2004年在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时,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一并设计。当时设计的图书馆造型为四棱锥体的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呈逐渐收缩的金字塔形状,总建筑面积48900平方米,外立面全部采用隐框玻璃幕墙,投资概算约为2.5亿元。
2008年7月我到学校工作,详细了解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后,方知图书馆的前期设计已经结束,大部分图纸交到学校,学校已支付设计费200万元。原本新校区图书馆应该和教学实验大楼一起启动,但因教学实验大楼在建设期间出了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学校的资金已经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图书馆建设预计资金2.5亿元,学校根本没有财力建图书馆了。虽然没有能力建设图书馆,但学校做的所有宣传都是金字塔图书馆形象图片。这也是很多校友对金字塔形图书馆印象深的原因。
随着2011年底教学实验大楼复工,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纳入了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我和付强副院长、解建新主任组织省内外很多专家对图书馆进行详细论证。同时付强副院长亲自带队,组建了院长助理张小平、图书馆馆长赖谦凯、新校区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解建新参加的考察小组,分别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和调研。经过论证和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以“实用、大方、经济、美观”为建设原则。学校原来设计的金字塔形图书馆方案太过奇特,逐层收缩不实用,2.5亿元投资造价高,全部玻璃钢运行成本高,不符合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宗旨,应重新考虑图书馆的造型方案设计。
我对推倒原来设计方案重新规划设计新图书馆非常慎重,再次主持召开省内外图书馆建设专家论证会,认真分析研究图书馆的建设问题,专家们通过认证论证提出的意见是:
1.原设计的图书馆是金字塔建筑造型,呈四棱锥体状,自下而上逐层收缩,造成内部使用面积利用率不高。
2.外立面因呈斜面形状,考虑雪载、风载等因素后,结构承载力要比竖向构件大很多。
3.全隐框玻璃幕墙外墙,幕墙结构胶的耐久性、幕墙的防水性能都是需要推敲的因素。
4.全玻璃外墙的热、冷辐射效应非常强,不是国家推行的绿色节能环保施工工艺,造成后期使用成本增加。
5.奇特的建筑造型,势必造成施工难度的增加。
6.根据考察的结果,国内同类院校所有图书馆均在3万平方米左右,造价在1.1亿元左右。学校原设计48900平方米偏大,造价2.5亿元太高。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专家们认为: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意义来讲,应以价格合理、环保实用、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廉为原则。原图书馆设计方案除了造型奇特外,在工程造价、使用面积利用率、后期维护、绿色环保、运行成本等方面均没有优势可言。专家们的意见出来以后,我又专程征求张伯礼院士的意见。他非常赞同专家们的结论,认为图书馆的建筑应以实用为主,建造风格注重端庄大方。
多方征求意见后,坚定了我重新规划设计建设图书馆的决心,2011年12月2日先上院长办公会研究,2012年1月5日党委会研究讨论,全体领导一致同意重新规划设计图书馆。并决定由新校区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图书馆配合。
(二)邀请国内高校图书馆设计大师为学校设计新图书馆
按照程序报请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审核后,新校区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开始组织新校区图书馆的设计工作。由于图书馆位于700多米长的教学实验大楼西南侧,天一湖旁,为了保证新方案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学校非常重视新方案的立意和定位。我和付强副院长、解建新主任认真商议,一定要请国内最好的设计师来做这个项目。首推国内高校图书馆设计大师、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先生为学校设计图书馆。但关院士是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家梁思成的弟子,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承担的都是国家级的重大项目,他会为一个既不是985又不是211的学校进行图书馆设计吗?我们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但既然有这个强烈的愿望,就应该去试试。如果说敢去试一试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我在郑州大学负责新校区建设时见过关院士。郑州大学医学组团和人文组团是他设计规划的,关院士在工程建设期间来检查时,我和郑大新区建设办的勾希杰主任、解建新副主任曾向他汇报过工作。可那时距今已经过去6年了,他那么忙,还能记得我们吗?与其在家举棋不定,不如直接去北京拜访关院士。
2011年12月27日,我和付强副院长、郭海波纪委书记、解建新主任、许东升主任专程到北京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让我们特别惊喜的是,关院士热情地接见了我们。我们说明来意,并汇报了学校原来图书馆的设计情况及变更理由。关院士静静地听后说:“我们的团队之前没有接过这样的单体项目,需要和团队的人员商量一下。”我们四个人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回复。那天下午三点,关院士率领的团队经过商议,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他说:“从学校校长亲自带队专程来邀,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诚意,也看到你们对学校的真诚之心,我们一定支持你们做好这个项目。”听到关院士要亲自为图书馆设计方案,我们四个人特别感动和高兴。
从北京一回来,我们立即进入紧张的准备工作,其间付强副院长和解建新主任带领有关人员多次去北京向关院士汇报工作,商议细节。2012年3月10日,接到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通知,图书馆初步方案已经出来,让学校去北京商议确定方案。我和孙建中书记、付强副院长、解建新主任、许东升主任等一起到了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关院士对我们图书馆项目非常重视,根据学校的情况,做了两个设计方案。我们一行人听了之后感到各具特色,同时感到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项目,回去需要开职工代表大会决定。我们把想法向关院士汇报后,他非常理解并赞同。我们再次提出请求,在学校开职代会时,请关院士到学校给职代会做个报告,讲解一下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思路及两个方案的特点,关院士爽快地答应了,他想亲自到场看看教学实验大楼和图书馆这两个重要楼房的布局。我们为关院士认真的治学精神和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所感动。
3月16日上午九点,我陪着关肇邺院士来到学校新校区。关院士认真查看了校园,教学实验大楼和将要建设图书馆的位置。并在职代会上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送走关院士后,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学校于2012年5 月2日确定采用第一方案建设新图书馆。
经过前期准备,2012年12月29日,图书馆正式开工。付强副院长、解建新处长带领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其间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两位设计师经常到图书馆工地指导。图书馆于2014年1月19日封顶。
与此同时,主管副院长刘文第、郭德欣带领有关人员提前介入,交叉作业,逐步有序开展内部整体布局规划、装备(书架、阅览桌椅、古籍书柜、窗帘、智能化设备等)招标采购、装备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为图书馆提前开放做了充分的准备。
2015年5月7日,新校区基建处把建设好的图书馆正式移交给图书馆管理。此时距离学校计划开馆时间不足两个月。图书馆的有关人员在李根林馆长和何明举书记的带领下加班加点,各项任务落实到人,为高效有序将东明路老校区图书馆搬迁到新区图书馆做好了准备。5月18日,图书馆整体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截止到6月17日,最后将古籍图书搬迁到新馆,不足50天即完成了百余万图书的搬迁、上架、整理等工作。图书馆的全体人员非常辛苦,为了能按时开馆,大家尽心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如此大规模的书籍迁移,这在省内外图书馆的搬迁中都是很少的。
开馆之前,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我和离退休职工工作处程伟华书记、艾国军处长及学校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韩进武商议,把学校专家教授的书画布置在图书馆内。他们连夜组织,现场指挥,两天之内把200副书画全部挂在了图书馆的墙壁上。与此同时,馆内的环境美化布置也按要求准备完毕。
2015年6月26日,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图书馆与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同时开馆。
学校的新图书馆和中医药博物馆一开馆,立即引起校内外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大师级的设计水准创造了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图书馆建筑形象。整个建筑既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文化氛围。外立面运用反光的玻璃幕墙,结合临湖的倒影效果,气势恢宏的中原气质与柔美秀丽的江南风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和谐美观。杨柳依依的天一湖和精致古朴的得月桥融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精华、步知识之阶梯、登智慧之殿堂,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图书馆的建成,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5年7月,图书馆获得河南省工程建设优质结构工程奖。
2012年3月16日,关肇邺院士在学校职工代表大会上就图书馆建设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我向关院士介绍学校情况,副院长付强、办公室主任许东升、新校建设办主任解建新陪同
图书馆建设期间,付强副院长到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进度
图书馆建设期间,付强副院长、解建新、方绍才在研究一楼大厅建设方案
建成后的现代化图书馆
2015年5月18日上午,副院长郭德欣和图书馆领导班子、员工一起把打包成捆的图书搬运至新馆
2015年6月26日,举行图书馆开馆仪式
图书馆开馆第一天,馆长李根林在门口迎接学生
图书馆三楼书架及阅览区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二届中医药高等教育校长论坛期间,各校代表到图书馆古籍馆参观
2015年4月16日,在图书馆和天一湖之间正在建造的月光剧场现场办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