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 染
尽管采用了最严格的无菌手术技术,手术医生均严格刷手、戴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但依然存在污染的可能性。一方面,手术室内空气并非无菌。当医生打开切口,就将其暴露在空气之中。如果病人免疫力低下,或者局部血供较差,或患有糖尿病,那么感染的机会就更多。健康人的防御机制一般可以杀灭偶尔进入伤口的细菌而免于感染。
来自于病人或周围空气的细菌也可以污染伤口,导致术后不久假体感染。进入血液的细菌似乎更趋向于假体附近。如果病人刚做过手术或补过牙,如果细菌入血,并随血流进入到人工关节部位并留在那里时,就麻烦了。一旦人工关节假体感染,补救率仅有50%。这就是关节置换病人通常被建议在进行其他外科小手术或一些特殊检查(如膀胱镜、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的前后,服用一些抗生素的原因。
根据统计,现在大约每300个关节置换病人就会有一个感染的。如果关节发生严重的深部感染,应再次手术以挽救假体。如果那样也失败了,那么只能取出假体,同时清除感染。感染可以早期发生,也可以在术后的最初几个星期内,甚至更久以后才发生。可喜的是,现在感染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晚期感染。急性感染是指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感染,术后1年内发生的感染为亚急性感染。晚期感染多发生在手术1年以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表现为膝关节以及周围皮肤颜色发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关节屈伸功能受到限制等等。出现急性感染,容易引起医生、病人以及护士的注意,诊断上不是很困难。
由于人工膝关节位置表浅,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少,因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更容易发生感染。但总的来说,由于治疗技术的提高,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经大大下降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手术后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该及时报告医生。
(1)体温持续升高。
(2)膝关节周围疼痛,尤其是膝关节休息时仍感疼痛。
(3)膝关节周围肿胀、皮肤温度比肢体其他部位高。
(4)伤口有液体渗出。
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多。与其他感染一样,其发生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基本条件:感染源、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全身或局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因此,相应的预防措施也主要从增加全身和局部抵抗能力、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等着手。主要有:
(1)增强身体抵抗能力。手术以后病人可以从两方面来增加抗感染的能力。一方面,加强营养。任何手术都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因此手术以后应加强营养,以保证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第二方面,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如果病人手术前有口腔溃疡、手足癣或一个慢性不愈合的感染伤口,应该使用抗生素。在未彻底治疗前,不应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3)如果病人本身有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史、肥胖等,应该在术前配合医生做些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比如减轻体重,控制血糖使其在一个正常水平。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
以往认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欧美西方人中,亚洲人术后很少见。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亚洲人的发生比例越来越高。
正常情况下,下肢肌肉的舒张和收缩就好像一个“泵”,将血液不断地“泵”回心脏。手术后下肢如果完全不活动,可以使下肢血液淤积、肿胀,血液流动速度减慢,造成深静脉血栓。大多数栓子都很小,不产生临床症状,但较大的栓子有生命危险。血栓脱落可造成肺、脑梗死引起生命危险。临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其实不少,只是有明显临床症状、需要处理的很少。
发生深静脉血栓时,表现为病人感到小腿、踝关节周围肿胀、皮肤颜色也发生改变、局部温度升高,小腿后侧疼痛等。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很多,除了医生用药物外,作为病人,可以做以下一些练习来预防:
(1)手术后在膝关节以及小腿后面垫一个枕头,这样小腿就抬高了。目的是利用重力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
(2)术后早期由陪护人员帮助做由足到大腿的按摩,每间隔2h按摩10min。按摩的时候注意保护伤口。
(3)术后早期由陪护人员帮助活动手术一侧肢体的踝关节。
(4)如果病情允许,病人自己活动踝关节,包括向上勾足尖、向下踩足以及踝关节环绕练习。
三、假体松动
假体松动是人工膝关节置换远期的一个并发症,也是人工关节置换翻修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假体设计的完善以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关节松动的发生率已经下降了很多。
引起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假体位置不当、手术区域骨质疏松、吸收、缺失等原因。
假体松动表现为负重行走时膝关节疼痛,在刚开始活动时尤其明显。X线片上可以看到宽度大约2mm的透亮带。
四、关节僵硬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直,无论对手术医生或是病人来说都无疑是可悲的事件。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局限在多大范围内可以定义为膝关节僵直,是因病人对关节活动度的不同要求而异的。研究表明:正常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屈曲67°以上,上下楼梯对膝关节屈曲度数的要求分别是83°与84°,从矮椅子中起立则要求膝关节至少有93°的屈曲。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因素很多,我们仅从病人的角度讨论。病人方面的因素包括:手术前膝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内瘢痕的形成及对术后康复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换句话说,手术前关节活动好的,手术以后关节活动度也比较好;手术前关节活动比较差的,手术后关节活动也相应比较差。肥胖病人因为身材矮小,膝关节屈曲时膝关节后面的软组织容易相互碰撞,所以肥胖病人的膝关节活动度也相对较小。有些病人术后在皮下或筋膜下形成大量瘢痕也可以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样的道理,如果关节置换以前曾接受过其他手术并有大量瘢痕形成的病人,也是术后关节僵直的高危因素。
病人依从性比较差,指的是病人手术后不能很好配合康复锻炼,这样术后关节的活动度势必就较差。有鉴于此,术前对病人进行教育使其了解术后康复、理疗的方法与意义十分有益于改善术后关节活动度。由于病人术后疼痛的程度及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也各不相同,因此,术后尤其是在早期开始康复锻炼时给予病人足够的镇痛药物也是防止术后关节僵直的方法之一。
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早期处理包括:充分镇痛下进行渐进性的理疗,CPM或必要时在麻醉下松解膝关节。慢性(3个月以上)膝关节僵直的处理因关节囊挛缩较早期僵直困难得多,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足够的关节活动度。手术方案依据个体情况分为关节镜下手术、关节切开软组织松解或翻修术等数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