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版WHO将纤维组织细胞瘤(fibrous histiocytoma)定义为一种由梭形成纤维细胞构成,车辐状结构,原发于骨的良性肿瘤,伴有数量不等的小的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泡沫状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常有间质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也可称为纤维黄色瘤,黄色纤维瘤,黄色肉芽肿。
【临床特征】
(1)是一种罕见的骨良性肿瘤,以盆骨最常见,也可见于长骨的骨干、骨骺、肋骨、脊柱骨等其他各骨。
(2)发病年龄从5~75岁,大多数在20岁以后。
(3)男性发病略多。
(4)大多数病变在无病理性骨折时出现局部疼痛,症状出现数天至数年,偶尔伴有病理性骨折。
【影像特征】
(1)良性纤维性骨肿瘤表现,无特异性。
(2)发生在长骨的肿瘤大多位于骨端或骨干,呈溶骨性透光性良性改变,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楚,约2/3病变有硬化边缘,一般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浸润。如出现边界不清,边缘模糊或软组织浸润要怀疑恶变可能。
【病理特征】
(1)基本形态学变化类似于干骺端纤维缺损,梭形成纤维细胞排列呈车辐状结构,内含数量不等小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小簇状或片状泡沫状细胞(黄色瘤细胞),有散在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2)细胞无不典型性,偶见核分裂,但无非典型核分裂。
(3)间质内有小灶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坏死常出现于病理性骨折部分。
(4)病灶周边可有反应性新骨形成。
【病理特征】
1.非骨化性纤维瘤/干骺端纤维缺损 两者在形态学改变上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临床和放射学改变(详见前干骺端纤维缺损章节鉴别表)。
2.骨巨细胞瘤 两者都可发生在成年人长骨骨骺或扁骨,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但骨巨细胞瘤中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形态区域呈局灶性,大多存在于肿瘤的外周或出血坏死区的周围,在典型巨细胞瘤区,间质细胞呈卵圆形,其中弥漫均匀分布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巨细胞体积较大,核数量多,核的形态类似于单核间质细胞的核。
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章节。
【典型病例】
病例1 左髂骨纤维黄色瘤(图5-2-1)
1.病史简介 患者女,77岁。腰痛数年,加重2个月。X线检查发现左髂骨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左髂骨肿瘤。做左髂骨肿瘤刮除加植骨术。
图5-2-1 纤维黄色瘤
A.X线示左髂骨骶髂关节下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有硬化带;B.CT横断面示髂骨内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有硬化带,病变无明显膨胀;C.肿瘤由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成堆增生,周围有反应性骨质增生;D.在瘤样增生的泡沫状组织细胞间散在有炎症细胞浸润;E.图D高倍观察,泡沫状组织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病理诊断 左髂骨纤维黄色瘤。
〖点评〗
(1)当纤维组织细胞瘤中泡沫状组织细胞占大多数时可称为纤维黄色瘤。
(2)是一种罕见的骨良性肿瘤,盆骨多见,其中髂骨最常见。发病年龄中老年多见。
病例2 右股骨粗隆间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图5-2-2)
1.病史简介 患者女,30岁。右下肢疼痛2年。MRI检查显示:右侧股骨上段相当于股骨颈、粗隆间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临床诊断:良性囊性占位,考虑为纤维结构不良和动脉瘤样骨囊肿。当地医院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决定术后是否做化疗,来我院病理科会诊。
图5-2-2 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A.X线显示右股骨颈及大小粗隆间低密度骨质破坏,无明显膨胀,边界清楚,中间有分割,骨皮质完整;B.MRI示右侧股骨上段相当于股骨颈、粗隆间见大小5cm×4.8cm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T1W1稍低信号,T2W1及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其内见点状间隔,增强扫描明显较均匀强化,病变边缘见硬化缘,内侧骨皮质变薄,病变周围未见软组织块影;C.肿瘤由梭形成纤维细胞组成,细胞稀疏,排列呈席纹状。梭形细胞中有少量退变宿主骨碎骨片残留;D.图C高倍观察,梭形细胞无明显异型;E.梭形细胞间有少量怪异细胞,核染色深;F.图E高倍观察,梭形细胞有不典型性,核大,深染,形状怪异;G.部分区域有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
2.病理诊断 右股骨粗隆间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点评〗
(1)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属良恶性交界,影像学类似良性病变,但细胞学有不典型性。
(2)本例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完整,提示良性肿瘤。但成纤维细胞有不典型性,核增大,奇异,染色深。
病例3 右股骨外髁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后反应性骨质增生(图5-2-3)
1.病史简介 患者女,21岁。外伤至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2h入院。临床诊断为右股骨外髁病理性骨折。
图5-2-3 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后骨痂形成
A.X线示右股骨下端骨端外侧偏位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超过中线,边缘有轻度硬化带,外侧缘见骨折线,骨皮质断裂;B.CT横断面示股骨下端髓内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局部皮质断裂;C.肿瘤由梭形成纤维细胞、上皮样及泡沫状组织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病灶内散在多核巨细胞;D.席纹状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和泡沫状组织细胞间有少量反应性骨形成;E.局部区域肿瘤内较多反应性骨,骨小梁周围有骨母细胞增生、被覆;F.局部区域多核巨细胞积聚呈巨细胞性肉芽肿改变
2.病理诊断 右股骨外髁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后反应性骨质增生。
〖点评〗
(1)发生于长骨骨端的病变最常见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其他少见的有纤维组织细胞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棕色瘤,骨内腱鞘囊肿,软骨下囊肿等。
(2)本例是发生于骨端偏位性溶骨性病变,伴病理性骨折,组织学改变有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特征。因有病理性骨折发生,故病灶内可出现反应性新骨及局灶性巨细胞性肉芽肿改变。
(3)与本例有相同组织学特征的病变还有干骺端纤维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两者鉴别主要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干骺端纤维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青少年的干骺端而非骨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