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

时间:2024-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骨化性肌炎是一种与创伤有关的软组织内以骨增生为主的良性反应性瘤样病变。成熟期骨化性肌炎有典型分层结构,中央区域类似结节性筋膜炎,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但缺乏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双侧髋部软组织在长达1个月余的按摩过程中逐渐出现成骨性肿块,反应性骨和纤维组织都分化成熟并有分层结构,符合骨化性肌炎的诊断。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是一种与创伤有关的软组织内以骨增生为主的良性反应性瘤样病变。

【临床特征】

(1)早期有局部疼痛和肿胀,中晚期可触及软组织内质硬肿块。

(2)多数患者能回忆起局部创伤史。

(3)病变好发于四肢骨骼肌内,临床有“三快”特征,即肿块形成快、钙化快、消肿快。

【影像特征】

(1)骨化性肌炎早期仅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模糊的低密度阴影,骨化不明显。

(2)发病2周后X线出现典型分层结构,病灶周边区域因成骨而密度升高,并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的骨壳,中央区域密度较低。

(3)陈旧性病灶逐渐缩小,密度变高,边界更清楚。

(4)病变与邻近骨不相连,肿块平均直径5cm。

【病理特征】

(1)成熟期骨化性肌炎有典型分层结构,中央区域类似结节性筋膜炎,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但缺乏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

(2)病灶周边区有明显成骨现象,从幼稚骨样组织逐渐向编织骨、板层骨成熟,骨小梁周围有骨母细胞被覆。

【鉴别诊断】

1.骨外骨肉瘤 有明显细胞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和浸润性边缘,缺乏分层结构。

2.骨旁骨肉瘤 肿瘤生长缓慢,密度高,质地坚硬,常呈衣领状环绕长骨生长,与宿主骨联系紧密,但之间有低密度“线征”,影像学和组织学均缺乏分层结构,瘤骨有平行排列倾向。

【典型病例】

骨化性肌炎(图13-15-1)

1.病史简介 男,65岁。车祸后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瘫痪卧床,由家属做四肢肌肉被动按摩和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1个多月后两侧髋部软组织出现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反应性骨和纤维组织增生,做左股骨旁肿块切除术。

图13-15-1 骨化性肌炎

A.X线平片示股骨干骺端旁骨化性肿块(→);B.CT示肿块位于骨旁软组织内(→),中央区密度低,周围密度较高;C.镜下肿块周围由反应性增生骨构成骨壳,骨小梁周边有良性骨母细胞被覆,与周围肌肉组织分界清楚;D.肿块中央为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类似结节性筋膜炎

2.病理诊断 两侧髋旁多发性骨化性肌炎。

〖点评〗

(1)本病例缺乏患处软组织创伤史,但有瘫痪后髋部肌肉按摩和髋关节被动运动史。

(2)骨化性肌炎很少有多发性,但本例为双侧髋部软组织对称性发病,提示患者对轻微创伤后的成骨性反应异常强烈。

(3)双侧髋部软组织在长达1个月余的按摩过程中逐渐出现成骨性肿块,反应性骨和纤维组织都分化成熟并有分层结构,符合骨化性肌炎的诊断。

(蒋智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