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球体瘤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瘤,或化学受体瘤和鼓室体瘤。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球顶外膜的颈静脉体化学感受器,由毛细血管和前毛细血管组成。
【病因】 体瘤多由颈静脉球向上生长侵犯中耳、乳突、岩骨,生长缓慢。中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5。发病年龄一般为30~50岁,病程较长,因肿瘤生长慢,病程可长达15~20年无明显变化。
【临床表现】 颈静脉球体瘤的临床表现视原发部位及发展情况时不同,症状和体重征也有差异。鼓室球体瘤症状出现一般早,而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的颈静脉球瘤可于疾病晚期方出现明显症状。
1.搏动性耳鸣 常早期出现,为病变破坏下鼓室侵入中耳的临床表现。耳鸣常在运动后加重,压迫颈静脉后,可以暂时消失,停止压迫,耳鸣迅即重现,症状可持续多年。
2.听力障碍 鼓室被瘤组织充满时,可出现传导性耳聋,病变发展,累及迷路,则产生感音性耳聋,且并发迷路症状。
3.耳瘘 病变穿破耳膜后发生,可为血脓性或血性,此时,外耳道检查,可见肉芽样瘤组织,触之,易出血。
4.颈静脉孔综合征 出现第Ⅸ、Ⅹ、Ⅺ对脑神经麻痹,当累及舌下神经管时,则出现第Ⅻ对脑神经麻痹。
【辅助检查】
1.外耳道检查:鼓膜完整时,在其后下方可见红色或蓝色肿物影,有时将鼓膜下部推起,并有搏动。当用鼓气耳镜检查时,加压后,鼓膜变白色,搏动消失。病变穿破鼓膜时,可见红色肉组织,应进行活检。
2.乳突X线平片:Sohuller位、Mayer位或Owen位能显示鼓室、乳突等骨质破坏程度,并提示原发肿瘤部位及范围。
3.体层X线片检查。
4.CT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5.耳镜检查:疾病早期,鼓膜完整,透过鼓膜可见鼓室后下部有深红色或蓝色肿物阴影,若肿物膨出较显著或穿破鼓膜突入外耳道者,则在耳镜下有时可见肿物搏动,节律与脉搏一致。突入外耳道内的肿物常呈息肉状或肉芽状,触之较硬,易出血。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颈静脉球体瘤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包括家族中有无颈静脉球体瘤系列发病者,初步判断静脉球体瘤的发生时间,有无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病特点。
(1)一般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营养状况等,尤其注意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病史和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遗传史,女性患者的生育史等。
(2)发病特点:有无搏动性耳鸣、听力障碍、耳瘘。本次发病是体检时无意发现还是出现耳鸣、听力障碍或脑神经麻痹而就医。
(3)相关因素:家族中有无颈静脉球体瘤系列发病者,男性患者是否饮酒,女性患者是否有饮咖啡的习惯。
2.身体状况
(1)局部:肿块大小、位置、数量、有无耳鸣、听力障碍、耳瘘。
(2)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情况,有无颈静脉孔综合征。
(3)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有关手术耐受性检查的结果。
【护理要点及措施】
1.术前护理要点及措施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精神状况、行为能力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患者求医心切,对手术的成功与否顾虑重重,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耐心细致的介绍手术的目的,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根据病情需要行造影和栓塞的患者,造影前1d备会阴部及腹股沟区皮肤,术前6h禁食、禁水。术后应平卧24h,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渗血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活动情况。为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术后应在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h或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避免血肿形成,24h后拆除绷带。
(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改善一般状况,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
(5)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的相关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液、尿、粪便检查等。
(6)做好术前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备全头皮肤,备皮后洗头、洗澡更衣;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20:00给予开塞露纳肛,清洁肠道,0:00以后禁食、禁水;睡前口服地西泮;术前注射阿托品;术晨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其家属保管。
2.术后护理要点及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及瞳孔变化,每1h1次,并做好记录。
(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患者留置切口引流管及尿管,活动、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口处必须按无菌技术换药,每日更换引流袋或引流瓶。
(3)引流液的观察:术后引流液的观察是重点,每日记录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一般>200ml/h)应警惕发生颅内出血的可能,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基础护理
①患者术后平卧位,清醒后床头抬高30°。
②患者卧床期间,应协助其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卧位舒适,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防止皮肤发生压疮。
③满足患者生活上的合理需求。
④做好晨晚间护理。
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雾化吸入每日4次,每次15min,雾化吸入时是患者张口,做深吸气,使药液充分有效地到达喉部或气管黏膜处。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造成颅内压增高。
⑦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保证甘露醇快速滴入达到治疗目的。准确记录出入量。
⑧口腔护理每日2次,会阴冲洗、足部护理、背部护理每日1次,洗头每周1次,避免伤口着水。
(5)专科护理
①观察患者是否有面瘫,如有面瘫,应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并给予面肌按摩治疗;教会患者患侧咀嚼口香糖,练习吹气球等;注意保护角膜,涂金霉素眼膏,睡眠时,如眼睑闭合不全应用眼罩保护角膜,避免角膜炎的发生。饭后漱口,清除存留食物以防口腔感染。
②观察患者的伤口出血情况,加强巡视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③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重视患者头痛的主诉,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
④避免剧烈咳嗽、排便用力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健康教育】
1.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有关事项,并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2.告诉患者术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轻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及其他并发症,戒烟、禁酒。
3.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h。
4.遵医嘱按时用药,告诉患者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5.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以利于恢复体质。
6.出院3个月或6个月后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7.如有面瘫,教会患者患侧咀嚼口香糖,练习吹气球等,注意保护角膜,饭后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