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 对遗传因素和脉动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研究较少。最近一项在高血压大鼠中调查动脉压的决定因素的研究通过把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量看作是血压的亚表型探讨了遗传多样性的问题。在Lyon高血压大鼠株中,该研究报道了两个舒张压和脉压的独立位点。13号染色体的肾素基因与舒张压有关,2号染色体的羧肽酶基因和脉压有关,二者都和收缩压有关。作者认为这两个与血压的稳定和脉动成分有关的不同基因可能也与动脉特性和动脉壁的结构有关。但是还没有研究表明这两个基因与动脉壁的结构成分如弹力纤维、胶原和平滑肌存在类似的关系。
一些调查遗传因素和动脉壁形态关系的研究强调了内膜和中膜结构的差异。将正常血压的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的空肠动脉进行交换移植,结果表明仅在SHR大鼠发生中膜肥厚,也就是说与遗传无关。相反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钙化由遗传决定。
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大鼠的形态学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长期治疗可以改变动脉壁的结构,导致动脉顺应性增加。也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平滑肌肥厚的作用独立于血压,在体外还可刺激胶原的合成。
一项在占西印度群岛La Desirade 80%人口的151个核心家庭中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脉压和遗传的关系优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这项研究的结果与其他在双胞胎或高血压患者的亲属中进行的研究不同,后者甚至在正常血压者中都表明遗传和收缩压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在没有进一步的证据的情况下很难把这些结果与大动脉的结构联系起来。有关脉压的结论不仅适合于脉动的动脉功能,而且适合于脉动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射血二者联合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在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的家系中测定了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参数。尽管在某些单基因综合征如Ehlers-Danlos或Marfan综合征中动脉壁的结构改变与衰老和高血压时的改变不同,但动脉功能参数的改变与承受负荷成分的基本特性改变相关。有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家系上肢动脉、下肢动脉和主动脉的脉搏波速度都明显降低,该综合征与Ⅲ型胶原缺乏有关。尽管这个遗传因素与动脉扩张性改善有关,但却引起动脉壁严重的结构紊乱,动脉由于缺乏胶原的支持而易于破裂。其他结缔组织病也有特定的主动脉结构改变。遗传性骨形成不全和Marfan综合征中主动脉根部扩张,动脉壁硬度增加。这些综合征都伴有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
2.环境因素 大量的研究已经调查了环境因素对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意图揭示高血压形成的机制。许多早期的研究证实了动脉压随年龄和主动脉壁硬度的增加而增高,其他研究表明这些现象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的程度不同。在新几内亚的高原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主动脉直径随年龄增加的程度相同,但男性脉压降低而女性脉压升高。总体来说这个人群没有其他西方人群中动脉压随年龄增加的关系。中国城市和农村社区动脉压和脉搏波速度随年龄增加的程度明显不同。广州农村社区的脉搏波速度变化要晚于北京城市社区30年。引起二者明显差别的主要因素是食盐摄入量(广州7.3g/d;北京13.3g/d)。
尽管盐摄入量与动脉压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盐摄入量和动脉壁特性的关系则研究较少。横断面研究提示无盐者脉搏波速度显著低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盐敏感的临界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顺应性降低。对比不同种族的研究表明黑人盐敏感性高于白人,而且黑人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较高。输入盐水的研究也表明可以降低肱动脉顺应性,提示大动脉的黏弹性可能发生改变,但尚需大动脉壁的力学和形态学研究进一步证实。环境因素如有氧运动也证实可以改善脉搏波速度、动脉硬度和整个动脉系统的顺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