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室内传导异常

室内传导异常

时间:2024-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括希氏束的左右束支的传导异常发生于10%~2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生的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发病率为2%,常伴随前间隔梗死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异常增加了死亡率,且在前壁心肌梗死比下壁心肌梗死更常见。伴随其他形式的室内传导异常,如单独的左或右束支阻滞和双分支阻滞时,则发生高度阻滞或心电静止的危险性更高,如果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左束支更易受累且更难恢复。

包括希氏束的左右束支的传导异常发生于10%~2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束支和左前分支都受右冠状支脉和左前降支的双重血供。左前分支的血供来源于左前降支的穿间隔支。尽管溶栓治疗减少了伴永久性束支阻滞者的病死率,但仍显著高于无束支阻滞者。相反,发生短暂的束支阻滞,在住院期间恢复正常传导的患者,其预后与无此并发症者相同。

(一)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包括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或延迟,心电图上表现为电轴左偏。它发生于3%~5%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轻微增加。

(二)左后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表现为左后分支的传导阻滞,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见于1%~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后分支比左前分支大,左后分支的阻滞常反映比左前分支阻滞严重的损害,伴随的病死率也高。

(三)右束支阻滞

新发生的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发病率为2%,常伴随前间隔梗死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它的发生常反映明显的心脏损害,因此伴随的病死率也更高。

(四)双分支阻滞

双分支阻滞描述的是希浦系统的3个主要分支中有2个发生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新的特点。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或右偏(分别反映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当伴随心肌梗死时,双分支阻滞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概率增加;并存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即三分支阻滞)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危险性。广泛心肌损伤引起大范围的传导。

室内传导异常增加了死亡率,且在前壁心肌梗死比下壁心肌梗死更常见。这些损害使得患者很容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脏停搏和室性心律失常。在一项研究中Sgarbossa及同事发现,与大多数死亡相关的传导异常是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23%,P<0.001,差别率=2.5)和单独右束支阻滞(21%,P=0.003,差别率=2.17)。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或单独左束支阻滞的患者病死率仅仅为10%。

(五)围心肌梗死期室内传导异常的治疗

如考虑到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新发生交替束支阻滞或三分支阻滞的患者应进行临时起搏。伴随其他形式的室内传导异常,如单独的左或右束支阻滞和双分支阻滞时,则发生高度阻滞或心电静止的危险性更高,如果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左束支更易受累且更难恢复。许多权威人士建议进行预防性起搏,但有关的治疗存在争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