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病程 与手术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约50%在术中即可发生,其中一半在72h内自行溶解。不同手术发生DVT的危险性不同:骨科手术是普外手术的2倍,且危险性大多数会持续2~3个月。
2.DVT的诊断
(1)DVT的临床诊断:DVT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下肢疼痛和肿胀。
(2)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DVUS):DVUS是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和98%,准确性为96.8%。
(3)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indirect CT venography):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是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后,不用添加造影剂,延迟2~3min后扫描,使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显影的方法。
(4)磁共振静脉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法检出DVT的敏感性达90%,特异性达95%。
(5)核素静脉显像(radionuclide venography,RDV):对DVT诊断的准确性达90%,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为79%。
(6)CV:是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接近100%,但因其有创性和技术不稳定,以及有过敏和血栓形成的低度危险,仅用于无创检查不能确诊及心肺储备功能差的患者,也可用于对新旧血栓的鉴别。
(7)D-二聚体检测:与无创手段及临床评估联合应用,用于DVT的排除诊断。
3.DVT的治疗 目的是防止血栓的局部蔓延;阻止血栓脱落发生栓塞,降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DVT及PTE的复发率;减少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emblic syndrome,PTS)的发生。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1~2周,使血栓紧紧黏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
(2)抗凝治疗
目的:可预防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通过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
适应证:临床高度疑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或已确诊的非近端DVT、PTE/DVT溶栓治疗后、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及血栓取除术后的患者。
禁忌证:有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妊娠前3个月和产前6周等患者。
常用的药物: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香豆素衍生物。
用法:临床以皮下注射LMWH继以口服华法林为较普遍的治疗方法。
疗程:主张对危险因素为可逆性或一过性的初次发病者抗凝3~6个月;对初次发生的特发性DVT的患者,疗程须达6个月以上;伴有恶性肿瘤的初发患者、复发患者、易栓症、抗心磷脂酶抗体综合征或抗凝血酶缺乏者,抗凝应持续1年甚至终生。
(3)溶栓治疗
目的:使静脉血栓快速溶解并恢复静脉血流,还可降低PTS的发生率。
适应证:发生了影响下肢循环的大块髂股静脉血栓的年轻患者。
方案:aCCP抗栓会议建议DVT溶栓方案(SK)同下面的PTE用法,给药时间适当延长,继以抗凝治疗3~6个月,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10~14d取出。
(4)下腔静脉滤器:适于下肢近端DVT伴有严重出血或存在抗凝禁忌证,抗凝过程中PTE反复发作或加重,VTE手术或介入后下肢DVT仍存在,以及DVT、PTE的高危人群。
(5)循序加压弹力袜(GCS):DVT患者穿着加压弹力袜,可减少PTS的发生率。
(6)手术治疗
目的:早期快速摘除急性静脉血栓可恢复局部血流,防止静脉壁和内膜的损伤,避免发展为PTS,术后应辅以抗凝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球囊导管取栓术,适于DVT引起的坏疽性溃疡、血栓形成在72h以内有抗凝或溶栓禁忌证或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肢体肿胀进一步加剧者。不适于血栓形成继发感染、血栓已机化、全身情况差、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再发性DV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