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DS不同亚型遗传方式并不相同。具有EDS完整表现的病例极为罕见,国内至今无文献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最近发现了我国首例EDS及其4代中6例发病的家系,结合该病例作综述分析。重要器官出血以及肠管、子宫破裂也是EDS并发症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对EDS外科治疗的严重性有所认识,以避免术中难以控制的血管撕裂和术后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并发症。
Ehlers-Danlos syndrome,简称EDS,又名弹力过度性皮肤(cutis hyperelastica)、皮肤毛细管破裂(dermatorrhexis)、伴皮肤和关节松弛的皮肤毛细管破裂(dermatorrhexis with dermatochalasis)、弹力皮肤(cutis elastica)等。1901年丹麦的Ehlers和Danlos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指出这些缺陷是由于结缔组织异常所致,故命名为EDS。EDS两性均可累及,男性发病率较高,往往有家族史,多数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少数家庭本病是以性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出现的。EDS不同亚型遗传方式并不相同。具有EDS完整表现的病例极为罕见,国内至今无文献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最近发现了我国首例EDS及其4代中6例发病的家系,结合该病例作综述分析。
EDSⅣ型(血管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其血管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灾难性后果,据Karkos等报道3例EDS并发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由于术前缺乏对EDS的认识,术中均遭遇不可控制的血管撕裂性出血,患者全部死亡。重要器官出血以及肠管、子宫破裂也是EDS并发症致死的重要因素。Roseborough等统计EDS血管、胃肠并发症率分别占46%和19%,而EDS一旦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应当对EDS外科治疗的严重性有所认识,以避免术中难以控制的血管撕裂和术后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