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五节全人工心脏护理

第五节全人工心脏护理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TAH作为心脏移植之前的过渡措施,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常规污染,以及术后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使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事实上,最初接受全人工心脏的两位患者,尽管心脏本身工作状态良好,但是在移植后均死于感染。在制作人工心脏时应使用惰性金属和塑料组件。应用全人工心脏的病人体重至少应达到65kg以上才能保证安全关胸而不至于压迫心房。

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是指用人造材料制成的,在功能上能替代自然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作用的机械装置。全人工心脏的研究始与1964年,1969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TAH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措施第1次应用到临床,这一装置使病人在心脏移植前渡过了64h。第2例作为过渡措施的TAH是在1981年。TAH作为心脏移植之前的过渡措施,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常规污染,以及术后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使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事实上,最初接受全人工心脏的两位患者,尽管心脏本身工作状态良好,但是在移植后均死于感染。以后人们又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作为心脏移植桥梁的全人工心脏被成功地应用到人体,但是作为永久的植入器官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尚不能在临床上推广。

图10-15 Jarvik-7全人工心脏

注:左室(图左)有二尖瓣(下方)及主动脉瓣(上方);右室(图右)有三尖瓣(下方)及肺动脉瓣(上方)

一、气动全人工心脏

1982年以气体动力为驱动装置的全人工心脏Jarvik-7(图10-15)被移植到体内,1985年作为心脏移植桥梁的全人工心脏Jarvik-7第1次被成功地应用到人体。尽管这种心脏的驱动装置能够提供长期的循环支持,但是病人由于受操作装置的束缚,必须住院治疗,因此限制了它作为永久植入心脏的应用。目前Jarvik-7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梁被广泛应用,但是作为永久植入心脏的应用于1990年被终止。Cardio West全人工心脏于1993年开始研制,它的动力装置实际上与最初的Jarvik-7是一致的(图10-16)。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梁,它使病人的生存率达到80%。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血栓栓塞、中风和感染,通过更好的选择病人和及时治疗可以使这些问题降到最低。

图10-16 Cardio West全人工心脏

气动性人工心脏由左、右心室及驱动气源和一个控制器组成。每个心室包括坚硬的外壳和内部可变形的聚氨酯囊。在制作人工心脏时应使用惰性金属和塑料组件。流入和流出道的瓣膜可用机械的和生物性的。气动全人工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可达70ml,心排血量可达每4~8L/min。应用全人工心脏的病人体重至少应达到65kg以上才能保证安全关胸而不至于压迫心房。

二、电动心脏

全人工心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表明全人工心脏是一种可行性方法,可以被长期应用。Jarvik-7开始研究后不久,研究人员又开始致力于一种更有使用价值的全人工心脏的开发,它能够允许病人离开医院去从事正常的活动。目前已有两种TAH等待临床验证,一种是Pemn State全人工电子心脏(图10-17),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措施。它通过电动泵的驱动使电流通过植入病人皮下的电线圈供给心脏,在发动机的推动下,螺丝的前后转动使右室腔和左室腔产生顺序射血。另外一种是ABIOMED AbioCor移植替代心脏(图10-18)。该装置有2个心腔和3叶瓣膜,在一个电动的离心泵作用下使血液连续的单向流动。右室和左室的交替收缩是通过第2个电动泵交替驱动左右心腔来实现的。

图10-17 Pemn State全人工电子心脏

图10-18 ABIOMED AbioCor全人工电子心脏

病例分析

【病例】 患者男性,65岁,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因剧烈心前区疼痛6h入院。入院后查体:血压60/40mmHg,脉搏120/min,脉搏细弱。口唇发绀,颜面苍白,神志不清。双肺闻及细湿音。心率120/min,律齐。四肢皮肤湿冷。心电图示V1~V6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心肌酶CK及CK-MB均升高,且CK-MB/CK>5%。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予以血流动力学监测示肺小动脉楔压(PCWP)为32mmHg,心脏排血数(CI)为1.8L/(min·m2)。

1.患者是否可以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分析:首先从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①收缩压<80mmHg;②口唇发绀,颜面苍白,神志不清,四肢皮肤湿冷,提示周围循环、器官灌注不足;③PCWP>18mmHg,CI<1.8L/(min·m2)。综上所述考虑患者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因此可以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2.如何选择IABP的时机?

分析:具体时机可以选择在与药物治疗同时开始,也可以在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上进行。

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操作上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分析:控制球囊正确的充气和放气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操作上的关键问题。

4.反搏治疗后病人主动脉压力图形见图10-19,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该图形说明球囊充气过晚,充气位于主动脉瓣关闭之后,使左室搏出的血液已进入主动脉,充气于主动脉排空期,会限制血液反流入冠状动脉,影响冠状动脉供血。

图10-19 病例分析

5.患者可否接受心室辅助装置治疗?

分析: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之后,如果心脏排血数<2L/(min·m2),平均动脉压<60mmHg,收缩压<90mmHg,肺动脉楔压>20mmHg,应考虑使用心室辅助装置。

6.患者可以选择的心室辅助装置有几种?

分析:患者可以选择直接辅助循环、临时搏动性泵及长期机械性循环辅助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仍然不佳,可以考虑全人工心脏移植。

思考与练习

1.试述主动脉气囊反搏的工作原理。

2.如何根据心电图来控制气囊的正确充气和放气?

3.心室辅助装置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4.临时搏动性泵与直接循环辅助装置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5.对长期机械性循环辅助的病人护理工作中有哪些要点?

6.病人在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如出现穿刺侧的下肢麻木、疼痛应考虑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应进行何种检查及处理?

(马艳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