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社会防控能力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提高社会防控能力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长期性防控与阶段性防控的关系。椒江前几年实施的命案预防就是单独针对命案在椒江小范围开展的防控犯罪的具体实践,应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椒江巡特警这几年在金融网点的巡逻签到制度就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效杜绝了尾随银行取款人两抢案件的发生。同时在治安复杂地段银河商城把重点人盯死看牢的做法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一是解决好打击与防范的关系。
提高社会防控能力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_浙江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倪良军[1]

防控犯罪是公安机关为了应对当前刑事案件高发状况开展的集打击与防范、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主动仗,就是要通过公安机关营造积极主动的进攻态势,构筑严密无缝的治安防控体系,严查、严打、严防、严管,使得已作案人员被及时抓获,想作案人员难以下手,外来作案人员难以在本地立足,从而达到将违法犯罪主体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住,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笔者在此结合实际工作,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本地区防控犯罪最大化效果,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一、防控犯罪必须明确防控重点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的关键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刑事案件持续高发,防控犯罪的空间比较大,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犯罪都一起防控,那就达不到防控效果。从基层实践来看,地域越少,目标越明确,越容易形成防控犯罪合力,防控犯罪效果就越好。因此谈防控犯罪,必须先要系统分析本区域犯罪规律特点,什么犯罪突出就要重点防控什么犯罪,理顺全局性防控和区域性防控、重点防控与一般防控、长期性防控与阶段性防控三者关系。一是全局性防控和区域性防控的关系。全局性一般以市级以上为单位,区域性一般以县(区)、镇(街道)为单位,全省、全市确定防控犯罪目标,县(区)局、派出所必须服从大局,无条件统一开展防控行动。当然全县、全镇也可根据本地犯罪实际小范围提出防控犯罪目标。两者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是基础,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全局做好了,局部自然也好了。局部是全局的补充,局部做好了,也有利全局的工作。二是重点防控与一般防控的关系。防控犯罪既要覆盖所有犯罪,更要实现重点突破,两者关系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从目前的犯罪特点分析,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犯罪率普遍居高不下,属于全局性贯穿全年的重点防控对象。而同为侵财型犯罪,有的地方两抢比较突出,有的地方诈骗比较突出,有的地方盗窃比较突出,因此各个地方还要根据本地实际,先重点后一般依次防控,各个击破。三是长期性防控与阶段性防控的关系。长期防控是由每个阶段组成的,但不是简单的组合,阶段防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并对长期防控有着很大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近几年来,盗抢犯罪一直处于高发状态,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公安机关需要长期经营防控的犯罪活动,由于时间跨度大,防控效果短时间很难体现,但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公安机关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放弃。相比而言,各地开展的一些阶段性针对某一特定犯罪的集中的短平快防控犯罪效果更容易显现。椒江前几年实施的命案预防就是单独针对命案在椒江小范围开展的防控犯罪的具体实践,应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二、防控犯罪必须注重区域联动

在当今人、财、物大流动的情况下,要从总量上减少犯罪意义不大,应该说犯罪分子是捉不完的,但就某特定区域来说只要协作到位,打防管控多管齐下,使作了案的人被及时捕获,想作案的人无法下手,观望的人慑于压力自动离开,减少犯罪数量还是积极可行的。如果把犯罪比作气球里的气,防控犯罪就像挤压一只已经充满气的气球,一指压下,此处的气就会挤到其他空间,这就好比甲地防控,犯罪流向其他地方一样。几指合力挤压,如果用力不一致,气球内的气就会东窜西窜,气体总量不会减少,就好比是各地如不形成防控合力,此地防控的结果是彼地案件上升,犯罪总量很难下降。最好的办法是两手十指同时用力,齐心挤压,才可能把气球挤破,把气全部挤掉,从而达到整个区域犯罪下降的目标。道理大家都明白,现实问题是一个派出所乃至一个县局容易形成防控合力,毕竟人权、财权、事权相对集中,便于协调。而几个派出所、几个县局之间就很难做到齐心合力,区域边界往往管理真空,最易形成犯罪分子的聚居地。因此从全市、全省范围而言,要想达到整体防控犯罪的目标,守住市际、省际边界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下属单位必须整体联动,通力合作,统一行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留一处防控死角。相邻派出所之间、相邻县局之间要建立警务协作机制,经常性交流沟通,分析边际犯罪特点,对交界处治安乱点开展常态化协查,强化管控,合力防控犯罪。

三、防控犯罪必须讲究时空一致

要根据社会治安时空变化的规律特点,经常开展警情研判,科学调整警力布局,改革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放到高发案时段、高发案地段和高发案部位,有效防控各类犯罪活动。一是警力要向高发案时段倾斜。下半夜一般是盗抢犯罪的高发期,也是警务工作的薄弱期,街面警力除了巡特警,其他就比较少,容易滋生各类犯罪活动。要实现猫鼠同步,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必须改变现有的勤务模式,调整巡特警四班三运转全天候平均用警的固定防控模式,把更多的巡防力量放到下半夜,与派出所的巡防力量、刑警的便衣蹲点、接处警车辆的街面巡逻等点线面结合,形成有机整体,合力防控各类犯罪活动。二是警力要向高发案地段倾斜。防控犯罪既要覆盖所有区域,更要实现重点突破,把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纳入视线,加强清查盘查力度,及时消除犯罪隐患,促使犯罪形不了气候,管理区域形不成治安乱点。椒江巡特警这几年在金融网点的巡逻签到制度就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效杜绝了尾随银行取款人两抢案件的发生。同时在治安复杂地段银河商城把重点人盯死看牢的做法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就是一看到重点人在这个区域出现,巡逻车马上跟踪,使用盘查等手段,直到逼他们离开椒江为止)。三是警力要向治安管理盲区边角倾斜。每个辖区都有自己的治安管理盲点,尤其是区域边界更易形成治安管理盲点,成为犯罪分子的聚居点、销赃点。对这些管理盲区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经常性组织警力集中清查,发动群众举报,及时整治,使之不形成治安管理死角。

四、防控犯罪必须加强警种协作

防控犯罪必须打防管控多管齐下,强化警种间的通力协作,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六个关系。一是解决好打击与防范的关系。要破除警种中存在的单纯打击单纯防范的思想,牢固树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打击中有防范、防范中有打击的理念,防范不力,打不胜打,打击不力,防不胜防,所以打击除了破案,还要善于总结作案规律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指导防范工作,防范要发挥抓现行功能服务打击工作。在这方面,椒江巡特警大队与刑大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协作关系,刑大在巡特警大队延伸警力,指导抓现行、深挖犯罪等工作,巡特警大队安排人员在刑大跟班作业,及时掌握信息、技能服务防范工作。二是解决好信息研判与服务实战的关系。目前,市局、分局以及基层所队都有信息中心,他们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系统的合力。同时信息中心为了考核而研判,过分追求信息的数量而忽视了信息的质量,没有从实战应用出发开展研判,不能很好地指导服务现实斗争。基层实战单位也没能很好地将信息研判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信息收集、研判、应用、反馈缺少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解决好统一清查与事后监管的关系。在一个大范围共同防控犯罪,开展集中统一行动不失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这几年省市公安机关集中统一清查搞得也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下属单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应付思想,行动力度不够,对犯罪分子没能形成足够的高压态势,无法形成防控犯罪的合力。统一行动事后工作做得也不够细,清查就像一阵风,过去了就完事,相关单位并没有对清查中发现的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等开展有效的事后监管,纳入管理视线。四是解决好现场盘查与事后处置的关系。应该说公安机关投放在街面的巡防力量能切实担负起现场盘查的任务,基本能坚持“逢疑必查”原则,对盘现中发现的可疑车辆和可疑人员也能及时带回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但问题是各有关办案单位对后续工作不够重视,处置不够到位,一定程度削弱了打击犯罪的合力。以椒江巡特警大队为例,2009年全大队在街面盘查到263辆被盗车辆(有报案记录),连人带车扣下,移送以后,除了3人刑拘,6人治安拘留,其他人员都没有处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窃车辆案件的继续高发。五是解决好街面巡逻与主动管事的关系。其实现在公安机关每天在街面投放的警力也不少,除了巡特警职责要求既管事又管黑车外,交警只管车不会管事,接处警车辆除了接警,民警也不会主动去盘查,所以街面上管事的警察太少了,如果在街面的警察都能主动管事,那社会治安管理的震慑力就会大大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机会就会大大降低。六是解决好固定卡点与流动卡点的关系。设卡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震慑作用比较大,就防控犯罪而论,如果在治安复杂边际设立几个卡点会有效遏制辖区内刑事案件的发生。但设卡牵制警力也非常多,不可能长期坚持,因此在卡点建设方面,既要重视固定卡点建设,更要发挥流动卡点的作用,形成定点不定点、定期不定期设卡格局,让犯罪分子摸不到我们设卡的规律,时刻感觉到来自卡点的压力,从而不敢下手作案。椒江分局2009年除坚持大桥常设卡点外,在洪家、加芷、三甲、下陈等几个地方设置了流动卡点,同时安排巡特警大队经常性在城区设立流动卡点,有效控制了辖区两抢案件的发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防控犯罪必须重视社会联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必须造大声势,宣传发动群众,打一场全民的防控犯罪之仗。一是实现天网地网有效链接。目前公安机关的网格化巡逻地网已基本形成,但天网工程建设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尚不能形成防控犯罪的完整链条。要继续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发动社会力量,把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向乡镇、村居延伸,向场所、企业、事业单位等延伸,既管内部也管外围,建立统一、高效、安全、互联的视频应用平台,形成社会整体可视防控体系,与公安机关街面、路面网格化巡逻“地网”实现有效链接。同时,要探索研究天网地网的链接机制,加强视频监控实战应用,探索各种视频监控服务打防控的技战法,努力把视频流转化为信息流,切实提高视频监控现实效能,发挥天网的最大效能。二是创新行业阵地管理机制。公安机关对行业阵地的管控有逐年弱化的现象,基本上处于为了应付考核检查而被动管理,而没有从实战需要出发去主动管理。要抓住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利时机,探索建立行业阵地管理新机制,(如可探索把有些行业阵地划归刑警管理),加强行业阵地的管理力度,使业主不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收购赃物,从而堵塞销赃渠道,使业主发现可疑人员能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从而提高发现销赃人员的能力。三是加强流动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员一直是各类犯罪的高危人群,控住了流动人口也就控住了犯罪源头,但流动人口一直是公安机关的管理难题,必须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发动全社会参与管理,实现重点管理与普通管理的有机统一。公安机关继续紧盯重点流动人口,实施重点流动人口网上轨迹管理,做到重点更突出。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企业要自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安装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流动人口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四是拓宽社会防控力量建设。防控犯罪不是公安机关的家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要宣传发动广大群众,挖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形成防控犯罪人人有份的良好氛围。要依托村居和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防控力量,逐步完善以巡特警、派出所网格化巡逻为主,以各类护村、护厂、护校与志愿者巡逻队等社会力量为辅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专业防控与社会防控的有机统一。公安机关街面巡逻警力要善于发挥街面群防群治力量,主动与出租车司机、小摊贩、沿街商铺、单位保卫力量等街面群众接触,及时了解动态信息,做到“多问、多听、多观察”,做个巡逻有心人,适时布建信息员,有利于实施主动预防,从而充分发挥打、防、管、控职能作用。五是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防控犯罪最终目标是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一些侵财型案件往往是由于群众防范意识不强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学校、社区等渠道对群众进行防盗、防抢、防骗等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对财物、财产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倪良军: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