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识记】 ①肢体断离常见致伤原因及其创面特点;②肢体离断伤现场救护原则。
【理解】 ①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②断肢(指)再植术的时限及其影响因素。
【运用】 ①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四肢离断伤伤员的局部和全身状况;②对发生肢体断离者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救护措施;③对实施截肢术或断肢再植者,能够全面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能有计划地实施身心护理;④能为四肢离断伤伤员提供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四肢离断伤是指肢体因外伤与躯干分离或肢体远端部分与肢体近端分离。断肢是指肢体外伤后的断离,断指是指掌指关节以下的断离。
一、概述
肢体断离(member break)是因外伤引起的骨科危重创伤,常合并颅脑损伤、内脏出血等,亦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常见致伤原因有切割性断离(由锐器造成),断面齐整、损伤范围小、污染较轻,易行再植术;辗轧性断离(由车轮、电锯辗轧所致),断面多不齐整,断端骨骼多呈粉碎性骨折,附近软组织多有损伤;挤压性断离(由过重的机械、搅拌机等挤压绞轧),断离面不平整,肢(指)体远近两端组织损伤严重,行再植术十分困难;撕裂性断离(由急速运转的皮带或缆绳卷断),断面不规则,肌腱、神经常被拉出,再植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特殊性断离(由爆炸、动物咬伤等)肢体常发生多处或粉碎性断离。
二、护理评估
1.全身情况评估 肢体离断常伴有其他损伤,如颅脑及腹部损伤等,往往合并休克、肾衰,甚至MODS等。护士应严密观察,如危及生命及时抢救。
2.肢(指)体断离程度评估
(1)完全性断离:伤肢与躯体完全断离,无任何组织相连者,或有少量组织与整体相连但已丧失血供。
(2)不完全性断离:伤肢的断面有骨折或脱位,相连的组织少于该断面总量的1/4,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者;伤肢的断面只有肌腱相连,残留皮肤不超过周径的1/8,其余血管、神经均断裂者。
(3)多发性断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断离的肢体,远端又发生1处或多处断离(完全或不完全性),此类断离最为严重。
3.局部情况评估
(1)血管床的完整性:切割伤等整齐断面的创伤血管一般较为完整,再植成活率高,撕裂伤或多处挤压伤,血管床常遭破坏,再植易失败。
(2)神经的连续性:周围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必须与中枢神经保持连续性,肢(指)体断离后连续性必然中断。对于这种类型的中断易于发现也易于处理。但撕脱伤肢体在断离过程中,周围神经首先承受拉力,暴力持续时,神经在根部(椎孔内)先发生断裂,这种合并神经根孔内断裂的神经连续性中断不易发现,难以处理。
(3)肌肉的损伤情况:肌肉是肢(指)体活动的动力,是高耗氧的组织,对缺血特别敏感,失去活力的肌肉组织,再植后不仅毫无功能,反而易发生坏死、释放毒素及继发感染,导致肢体再植失败,甚至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毒血症及败血症。再植成活率较低,清创时须将这些肌肉彻底切除。
(4)骨骼损伤情况:断离肢体骨骼缺损过多,尤为单侧下肢,不应再植(因单侧下肢短缺过多,既不能行走,又不利于安装假肢);双侧下肢,可相对的减少骨骼缺损的限制,上肢亦可放宽限度。
三、监测与处理
(一)现场救护
原则:生命第一,肢体第二。止血、包扎、保存断离肢体、迅速转送。现场处理措施包括:①肢体在机器中,先停机,再拆机取出肢体,断面用清洁的敷料加压包扎,切勿强行拉出或将机器倒转。②动脉性出血,将血管单独结扎,可用弹性止血夹,切勿乱用止血钳、止血带。③不完全性断离,应用夹板将断肢妥善固定。④完全性断离,应妥善保存,迅速转送,躯体断面冲洗后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扎。⑤检查有无其他损伤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转运中病情发生变化。⑥断离肢体以干性冷藏为宜,切忌直接放置在冰块或浸泡在水中。断肢用无菌或清洁湿纱布包扎→放入无漏气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向上→放入加盖容器内→将此容器2/3埋入冰块中→紧闭瓶口→到达医院移入冰箱内(图31-1)。断肢污染严重,可用皂液或盐水冲洗;如有油污,可用汽油或乙醚洗净,再用以上方法保存。
图31-1 断手的保存法
(二)急诊室救护
包括:①尽快了解外伤史,现场情况及断离肢体的保存方法;②初步检查,处理伤口,用无菌盐水冲洗,断离肢体放入冰箱存放;③迅速进行全身检查,特别注意有无创伤性休克、颅脑损伤与主要脏器损伤;④测量生命体征,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⑤止血和全身支持疗法,及时、足量地输血、输液;⑥取标本送检。血标本(生化、常规、血型备血),尿标本(常规、生化);⑦病人准备。脱去伤肢的衣服,局部清洗,准备皮肤;⑧如进行手术,立即通知有关科室;⑨积极配合处理严重的并发症。
(三)伤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
1.休克
(1)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黏膜苍白、湿冷,尿量减少,脉压减小,脉搏快而弱。中毒性休克者常表现为出现中枢神经刺激症状,如神志不清、四肢痉挛、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
(2)原因:创伤大,出血多,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肢体严重创伤、高平面断离、缺血时间长,或严重感染等使大量毒素被吸收导致中毒性休克。
(3)护理要点:①测BP、P、R,1/10~15min,收缩压维持在13.3kPa以上;②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③观察神志、皮肤黏膜色泽的改变,便于及早发现休克迹象;④不宜使用升压药,因其有周围血管收缩作用,可造成再植肢(指)体和肾脏等脏器的缺血,增加再植肢(指)体坏死和急性肾衰的发生机会;⑤严密观察有无神志改变和神经系统体征。如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应立即做断肢离解术。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断肢术后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有尿比重降低、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2)原因:肾缺血和肾中毒所致。
(3)护理要点:①应严密观察病人神志、有无水肿、心律失常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尿素刺激症状;②观察尿量,测定尿比重、血钾、非蛋白氮、尿素氮、血pH值、PCO2及HCO3等,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
(四)截肢术后并发症的监测
1.出血和血肿
(1)临床表现:病人可突然感觉残端疼痛并有肿胀感,血压暂时未见下降,敷料亦可无渗血,但可见残端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如有引流管,可见大量血液流出。血肿使伤口延迟愈合,易继发感染。
(2)原因: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组织处理不得当;血管断端结扎线或血栓脱落、残端受到意外创伤所致。
(3)护理措施:术后床边备止血带,髋关节断离术后,防止股动脉出血,可准备足够的沙袋。术后24h松动引流物,48~72h取出,拔管时可适当压迫周围组织,如有出血,延缓拔管时间,并加压包扎。出现血肿,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对严重出血或血肿反复发生者,需手术探查止血。
2.残端感染
(1)临床表现:创面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恶臭,脓液培养阳性。
(2)原因:常见于严重创伤,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会加重病情,延长愈合时间,形成较大面积的瘢痕。
(3)护理措施:术前使用抗生素,纠正易并发感染的疾病。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情况留置引流管。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对渗出液及时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现感染,拆除部分缝线,感染灶及时引流,严重或特异性感染,伤口应完全开放,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更高位置截肢术。
3.窦道和溃疡
(1)临床表现:皮肤红肿、破溃,周边炎性红晕,伤口不愈,有潜在腔道。
(2)原因:残端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又经受了带用假肢时所承受的压力;伤口缝合不良,切口瘢痕组织过多,出现褶皱,易藏污垢引起皮肤糜烂;切口深部存留异物,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3)护理措施:加强残端皮肤护理,如拍打、摩擦、提高皮肤的耐磨耐压,促进局部血液。保持残端皮肤清洁,皮瓣过长可行切除术,皮肤糜烂和溃疡及时去除病因,按时换药,应用抗生素。慢性不愈的窦道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异物,切除窦道,必要时行植皮术。
4.残肢疼痛
(1)临床表现:截肢术后相当一段时间患者对巳切除部分肢体存在一种虚幻的感觉和持续性疼痛,以夜间为甚。
(2)原因:术前曾有严重疼痛病史者,神经残端组织再生、神经瘤形成、组织挤压、牵拉、残端炎症、血肿、骨质增生、死骨残存均可引起疼痛。
(3)护理措施:术后引导病人注视残端,加强其对肢体截除事实的心理感受。早期装配假肢,对残肢间歇性加压刺激可使幻觉幻痛自然消失。正常出现的疼痛给予镇痛剂,解除痛苦。感染、血肿应及时对症治疗,骨质增生、死骨残存行手术治疗。神经瘤行手术切除,使神经断端回缩至正常肌肉间隙中。
5.关节挛缩
(1)临床表现:关节处于异常固定位置,屈伸功能障碍。
(2)原因:由于疼痛、感染、肌肉痉挛、术后患肢未固定于功能位或关节伸屈锻炼不当、术中截肢平面不齐,导致肌力不平衡。
(3)护理措施:截肢术后下肢抬高不可超过2d,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及时使用镇痛剂,解除肌肉痉挛;膝下截肢后,躺、坐时不要使残肢下垂,膝上截肢不要在两腿间放置枕头;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勤翻身,俯卧2/d,30min/次,在两腿间放软枕,用力向内挤压,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6.水肿或萎缩
(1)临床表现:皮肤肿胀明显或组织干瘪。
(2)原因:残端过短或肢槽不合造成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
(3)护理措施:术后抬高患肢,2d后可放平,绷带包扎不可过紧,应及时松解;加强残肢活动锻炼,改善血液循环,如残端过短或肢槽不合时应更换假肢,进行局部按摩、理疗。
(五)断肢(指)再植术后局部情况的监测
1.皮肤的温度
(1)正常状态:再植肢(指)体的皮肤温度应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差在2℃以内,手术结束时皮温一般较低,通常应在3h内恢复。
(2)异常状态:①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突然相差3℃以上时,大多是由动脉栓塞所造成,应立即行手术检查;②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术后24~48h相差达3℃,这种大多是静脉栓塞的表现。
2.皮肤颜色
(1)正常状态:再植肢(指)体的皮肤颜色应稍红润,或与健侧皮肤的颜色相一致。
(2)异常状态:①皮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②皮肤出现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现。如栓塞程度逐渐加重,散在性瘀点相互融合成片,扩展到整个移植组织,提示栓塞已近完全,应采取手术探查。③移植组织的皮肤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暗,说明静脉完全性栓塞,随着栓塞时间延长,皮肤颜色由暗红→红紫→紫红→紫黑,当动静脉同时栓塞时,移植组织的皮肤呈灰暗色,最后变为紫黑色。
3.肿胀程度
(1)正常状态:一般再植肢(指)体均有轻微肿胀,可用(-)表示。
(2)异常状态:血管痉挛或吻合口栓塞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干瘪;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移植组织皮肤有肿胀,但皮纹尚存在用(+)表示;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皮肤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疱()。
4.毛细血管反流测定
(1)正常状态:指压皮肤后,皮肤毛细血管迅速充盈,在1~2s内恢复。
(2)异常状态:动脉栓塞时反流消失;静脉栓塞时反流早期增快,后期消失。
5.指腹张力
(1)正常状态:再植指的张力与健指大致相同或比健指略高,称指腹饱满。
(2)异常状态:如再植指动脉供血障碍,不仅指体呈苍白色发凉,而且指体瘪塌;如指体静脉回流障碍,指体呈暗紫色,指腹张力明显增高。
6.指端侧方切开放血 这种方法观察出血情况是既简单又明确的观察指标,也是鉴别动、静脉循环障碍有效而直接的方法。方法为:指端经乙醇消毒后,用7号手术刀片于指端的任何一侧做一深约3mm,长约5mm的切口,根据出血速度,颜色来判断。如在1~2s内即流出鲜红色血液,用棉球边擦边流,说明指体循环正常;如切开后不出血,用力挤压可挤出少许血液,说明动脉供血障碍;如切开后3~5s内在切口处缓慢地持续溢出暗紫色少量血液,表示有反流静脉出血,而指体仍无动脉供血;如切开后立即流出暗紫色血液,不久又流出鲜红色血液,且流速较快,指体由紫变红,说明是静脉回流障碍;如切开后流出少量暗紫色血液,以后不再流出,但渗出一些血浆样液,说明断指先发生静脉危象,继又发生动脉危象,已丧失探查条件。在断指再植中最可靠、最直接的观察指标是指侧侧方切开放血,它可以帮助做出准确的判断。
四、护理
(一)截肢术围手术期护理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及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创伤后断肢有严重的污染及感染可行开放性截肢(开放性截肢指截肢术后残端皮肤不缝合,待局部及全身情况好转再行二期缝合)
1.术前的准备
(1)抢救生命,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预防重要脏器的病理损害和功能衰竭。
(2)控制消除潜在疾病与感染,对肢体严重外伤及感染应做细菌培养+药敏。严重衰竭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
(3)术前的皮肤准备,有开放伤、感染的伤口应换药并加厚包扎,以防污染周围环境。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全身状况及残端伤口情况。残端应妥善包扎,骨凸处垫以软垫并用弹力绷带,直到安装假肢为止。
(2)弹力绷带不可包扎过紧,应做斜行环绕,直到关节近侧。残肢近端不能加压,以免引起远端缺血,出现疼痛、水肿等症状。
(3)观察残端的皮肤,有无压痛、发红或撕裂现象,残端上不可贴胶布。
(4)伤口愈合后,指导病人每日用中性皂液清洗残肢。不能浸泡或涂抹霜、油,以免软化皮肤,亦不可使用乙醇,防止皮肤干裂。
(5)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促进软组织收缩,亦可给予拍打,用残端在柔软的物品上进行蹬踩(软→硬),并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
(二)断肢(指)再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是把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肢体在光学放大镜的助视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复血循环,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度手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断肢(指)再植术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创伤引起的截肢术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1.再植时限及其影响因素 肢(指)体离体后经过一段时间,细胞必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和坏死,此时即使进行再植,恢复循环,断肢亦不会成活,反而会因断肢内毒素被吸收而导致全身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这段时间就是再植时限。最佳再植时限为6h,如肢体保存得当,可延长一段时间。影响再植时限的主要因素有肢体断离水平、气温和离体肢(指)体保存方法。
(1)常温下肌细胞缺血6~7h即可发生上述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而逐渐死亡,同时将钾离子、肌红蛋白和肽类等有毒物质释放到断肢(指)的组织液和血液中,进行再植时大量有毒物质可进入机体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断离肢体热缺血超过6h,不宜行再植术。
(2)断离水平越高,含肌肉量越丰富,再植后全身中毒反应越大,可引起肾小管阻塞、肝功能受损、脑细胞损害和酸中毒等,病人会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血红蛋白尿,甚至无尿、昏迷、心跳骤停。因此高位离体肢体在常温下缺血如超过6h即不宜再植。
(3)手指几乎不含肌肉,对缺氧的耐受力强,再植后反应小,因而再植时限可延长。
(4)温度高可使代谢加快,组织变性坏死加速。高温季节或寒冷季节再植时限可相应缩短或延长。干冷保存可以延长再植时限。肢体近端断离可延长至12h,远端延长至24h。
2.术前的准备
(1)常规准备:略。
(2)病房环境:病人创伤后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肉体上都承受很大的创伤,再加上长时间的再植手术,病人十分痛苦和疲劳。术后应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病房休息。保持室温在23~25℃,寒冷刺激易引起血管痉挛。冬季,为确保恒定的室温,病房应备有电热器或其他保暖设施。夏季,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空调。
3.术后护理
(1)护理人员耐心解说,使病人安心,家属放心,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2)给予局部加温,需用60W侧照灯做局部持续照射,照射距离为30~40cm之间,过近易造成再植创面干燥结痂,影响引流效果或导致灼伤,过远达不到加温作用。
(3)再植术后病人需绝对卧床7~10d,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影响患肢的有效循环量。
(4)抬高患肢,患肢的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以维持有效循环量,并减轻术后水肿。
(5)再植术后病人应严禁吸烟,且不准进入吸烟区或与吸烟人共聚。香烟中所含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再植肢体全部或部分坏死。
(6)术后常规应用“三抗”(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治疗。
(三)心理护理
截肢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手术,虽然为保全生命,但因为肢体的缺如,体形的破坏,造成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为工作、学习带来许多不便,导致病人产生严重持久的心理创伤,如自卑感、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轻生。护理上应注意积极改善病人情绪、增强生活信心,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治疗和护理,克服自卑心理,鼓励病人树立回归生活、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1)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思想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尤其对于急诊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抢救治疗时,可有选择的向病人通报病情,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及良好的预后效果。
(2)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病人、家属说明截肢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出不截肢的严重后果,取得家属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3)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可介绍相同病情的康复效果,康复训练方法,克服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思想变化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并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控制病人情绪。
(四)康复护理
1.截肢后康复训练
(1)上下肢截肢术后早期锻炼:早期练习呼吸运动,健肢的运动,残肢近侧部分肌肉运动;拆线后立即进行残肢肌肉的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截肢侧关节活动,加以按摩、理疗(表31-1)。
(2)假肢配戴前的训练:保持功能位,如髋、膝关节伸展、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加强残端训练,取治疗用泥,于截肢的残端进行挤压,10~20/d,或取细沙在残端处揉搓,5/d,2min/次,每次间隔5min,提高残端皮肤的耐磨性。尽早进行残肢负重训练,将身体重心向残肢转移。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在康复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强肌力的训练,由康复人员有计划地对患者的肢体残端各运动方向施加外力,让患者用力对抗。
表31-1 上下肢截肢术后锻炼时间及方法
2.断肢(指)再植术后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3周内为软组织愈合期,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未制动的关节可以开始做轻微的被动及主动伸屈练习。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2)中期康复训练:术后4~6周开始,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重点是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肌肉肌腱的粘连,以主动活动为主,病人使用伤手作捏、握、抓的使用练习,3~5/d,10~20min/次,并逐渐加大活动量,练习患肢的屈伸,握拳等动作(如捏皮球,握棍,拣核桃,拣火柴杆、花生米、黄豆,捏面团,拧盖,解纽扣,系鞋带等)。
(3)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8周开始,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软化瘢痕,减少粘连,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可用理疗、中药熏洗、体疗等。理疗对再植术后早期有消除肿胀、解除血管痉挛,防止感染的作用,并有改善肢(指)体循环,防止关节强直及减少瘢痕,防止粘连的作用。可选用超声波、红外线、蜡疗及音频等,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在理疗同时,可加强按摩及主被动功能活动,以促使早日恢复功能。
(五)健康教育
1.指导合理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防止体重的增加,加重假肢的负重。
2.正确的功能锻炼,改善全身状态、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残肢定型。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的运动,伤口愈合后继续肌力的锻炼。
3.全身情况好的病人,帮助其练习假肢行走,每天至少2h,强化臀肌及腹肌,促进伤口愈合。运动前可给予止痛剂,经常询问病人运动后的感觉,嘱其不可操之过急。
4.出院后嘱定期复诊,并进一步指导功能练习。对部分练习不佳、功能恢复较差的病人,复诊时医护人员应对伤手诸关节做强迫性被动活动,使其达到正常屈曲范围,然后再指导病人作主、被动功能练习。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劳动,从而使手的功能获得较好的恢复。
病例分析
【病例】 患者张某,工作中右上肢不慎被卷入机器中,大部分离断,迅速停机后,因不能将断肢拿出于是将机器倒转取出,由同事托着断肢送入急诊。
1.患者的现场救护是否正确?
分析:不完全正确,因为:①肢体难以拿出时可将机器拆开取出断肢,应尽量避免机器倒转或强行拉出,以免伤及神经血管。②不完全性断离最好先固定,否则在运送过程中易发生再损伤,如骨头断端刺伤神经血管等。
2.患者到急诊室后,BP60/30mmHg,P140/min,神志不清,牙关紧闭,断肢已基本离断,少量相连组织已发白,离断面不齐,患者目前的状况如何?护士该如何处理?
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初步判定为右上肢完全性离断,中毒性休克,病情危重。患者目前的主要处理是立即做断肢离解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应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并做好术前准备。
3.截肢后,患者一直主诉残端疼痛,你应如何处理?
分析:截肢后早期疼痛的原因有出血和残肢疼痛,以残肢疼痛较常见但应首先排除出血和血肿存在,出血残肢疼痛的判断处理方法见原文。
4.弹力绷带包扎残肢时应注意什么?
分析:弹力绷带不可包扎过紧,应做斜行环绕,直到关节近侧。残肢近端不能加压,以免引起远端缺血,出现疼痛、水肿等症状。
思考与练习
1.断肢(指)再植术后局部情况监测有哪些指标,如何判断异常状态?
2.截肢术后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及处理?
3.肢体离断伤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不同断离程度的损伤局部处理的方法如何?
4.应如何保存离断肢体?
5.上肢断肢再植术后如何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
(朱建英 莫美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