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健康人的心脏是按着一定的节律和速率进行有节奏地跳动。在一些内环境的影响下,也就是心脏在生理因素发生变化或在有某些病变的情况下,也就是心脏受到病理因素影响,心脏就不一定按着正常节奏进行搏动,而是发生了心跳的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即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治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的类型比较多,情况有时比较复杂正常人在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良性)心律失常。但有些年轻人对此非常恐惧,以为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就意味着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标志着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不过,发现心律失常,还是应该到医院去接受医生的检查,确定是否为器质性原因所致,然后再酌情处理。当然,患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就多一些。对于这类病人所发生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及时与否,与其病情恢复及预后有着重要关系,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与处理,往往可使病人从严重的状况下挽救过来,反之,可造成病人的不幸。例如患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的病人,积极、迅速、准确及有效地抢救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病人可在数分钟之内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恶性心律失常是属于心脏内科急诊的原因。
心律失常有时是某些心脏病的客观表现,对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例如,病人心率快,伴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提示该病人可能有风湿性心肌炎。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多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若ST-T呈损伤性改变,多提示病人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对某些疾病的病因诊断颇有帮助。如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多为“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原发性退行性病变。又如服用洋地黄的病人,如果出现室性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常提示可能发生洋地黄中毒。
如前所述,心律失常常见于心脏病病人,也可出现在心脏正常的人。其他诸多原因均可引起心律失常除了心脏病变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某些药物,如洋地黄、钙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过量或中毒性反应均可引起心律失常。此外,过度吸烟情绪激动、饮浓茶、酗酒或严重失眠等,有时亦可导致心律失常。
在各种心律失常中,以过早搏动(早搏)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窦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第三位是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颤)与心房扑动。而各种并行心律、反复心律、预激综合征等则属较少见的类型。前面提到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属于少见的心律失常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