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症状较轻的一类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正常人,尤其是青年人,这类病人经过各种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此类病人极少出现晕厥或猝死,预后较好。其心电图显示QRS波群的形态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形态。
(2)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室性过早搏动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心电图胸前导联V1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Ⅱ、Ⅲ、aVF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QRS波群时间正常或稍增宽。
(3)右室发育不良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以右室源性的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叫做右室发育不良,多见男性病人。这一类疾病的右心室的心肌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所代替,右心室有一处或多处呈圆顶形扩张,位于右室流出道的前方、右室尖部及膈面形成三角形右室发育不良的区域。病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类病人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显示QRS波形多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4)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特别严重的心动过速,它能危及病人的生命。产生这一类心律失常的原因有许多,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心内科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自主神经严重失调、颅脑疾病、有机磷中毒、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有或无耳聋)、颈部手术后遗症、慢性病毒感染等。电生理研究证明,其由多处电兴奋或多路微折返循环串联而成。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会引起这种心电综合征,在心电图上这类心律失常的QRS波群的形态、振幅不断变化,约隔3~10次心搏扭转其方向(电轴偏移180°),即围绕基线扭转其波峰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