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机械分离的病因及机制

电机械分离的病因及机制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机械分离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临床所有猝死病人中约占70%。上述因素导致心脏无效收缩,从而不能完成足够的机械功。其电机械分离常表现为起搏点向下移位即窦房结的起搏功能逐渐被心房所代替,以后又为房室交界区所代替,接着出现室性心律,最终发生心室停搏。

机械分离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临床所有猝死病人中约占70%。其病因有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肺动脉栓塞,急性心脏压塞,心脏内出血,高血钾,严重心力衰竭,继发于乳头肌断裂时大量二尖瓣反流,左心室急性缺血所致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阵发性缺血性麻痹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电机械分离。

由于严重的心脏疾患,导致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发生脱节,心脏无有效地收缩,未能完成足够的机械功。

电机械分离的机制可分为三类。

(1)前负荷不足:内出血及急性心脏压塞等。

(2)后负荷不足:如急性流出道阻塞、肺动脉栓塞。

(3)心脏受抑制或泵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病等。

上述因素导致心脏无效收缩,从而不能完成足够的机械功。其电机械分离常表现为起搏点向下移位即窦房结的起搏功能逐渐被心房所代替,以后又为房室交界区所代替,接着出现室性心律,最终发生心室停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