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室性心律失常一般的处理原则

室性心律失常一般的处理原则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一旦确诊,首先要使病人明确心律失常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对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一般不给予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寻找有无造成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应当说,此类室性心律失常是否可产生不良后果往往取决于这些因素。部分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尚有医源因素在内,如过度利尿、洋地黄过量不适当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一旦确诊,首先要使病人明确心律失常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相当数量的病人可以不用任何药物而逐渐耐受室早的不适。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β-受体阻断剂,特别适用于窦性心率较快和室早集中于白天的病人。也可应用一段时间的抗心律失常药,可选Ⅰb类(如美西律)和Ⅰc类(如普罗帕酮)。不宜选用Ⅰa类或Ⅲ类药物。尽量不要用只数早搏或Holter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效果”。不论β-受体阻断剂还是抗心律失常药,都没有必要长期服用。用药的主要目的是暂时缓解症状,以利病人逐渐适应和耐受。更不要将在年轻人中出现的室早被误诊为心肌炎而进行各种治疗,甚至限制病人的活动,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而在老年人则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应当注意的是室早确实可以与某些血管系统的疾病并存,但互相之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对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一般不给予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寻找有无造成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应当说,此类室性心律失常是否可产生不良后果往往取决于这些因素。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在这一方面,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都已被证实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者均应使用。部分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尚有医源因素在内,如过度利尿、洋地黄过量不适当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Ⅰ类)。后者已经被证明,虽然可以抑制早搏,但却使病人对心肌缺血的耐受性大大降低,但这并不是说不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对恶性心律失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积极地进行抗心律失常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