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多卡因(lidocaine):本药对频发室早、室速、室颤均有效,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手术引起者,并可提高室颤阈,室颤电击不能复律者可用利多卡因后再电击,可能复律。静脉给药,先给负荷量50~100毫克,5~10分钟酌情给50毫克,第一小时不超过300毫克,维持量1~3毫克。本药毒性反应小,用药量过大时可引起嗜睡、肌肉颤动,抽搐,甚至窦性静止房室阻滞。心衰、肝功能损害及老年人应酌情减量。
(2)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室性和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均有效,口服,每日2~3次,每次200毫克,奏效后逐渐减量,紧急情况下每千克体重5毫克静脉注射,分2~3次,或点滴15~20分钟内注入。常见不良反应为角膜色素沉着少数病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停药后消失,心脏方面可引起窦缓或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常见,若延长大于用药前的25%,需考虑停药,偶可发生扭转性室速与室颤,副作用与剂量有关我国用量较小。
(3)美西律: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但可口服。主要用于室早与室速。口服剂量为0.1~0.2克,每6~8小时1次,静脉用药可首次在15~20分钟内滴注100~200毫克,以后2~3小时内给200毫克。副作用较轻,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及运动失调、颤抖、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4)苯妥英钠:目前主要用于洋地黄毒性反应引起的异位心律。静脉内每次用100~125毫克,3~5分钟内缓慢注入,每隔5~10分钟可重复,共3~4次。快速静脉内给药可引起低血压与虚脱,甚至死亡,应特别注意。
(5)普罗帕酮(心律平):药物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奎尼丁作用强,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可使部分房颤转复,并可预防其发作;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或室上速亦有较好效果,对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心律失常更为有效。口服剂量为150毫克,每日3~4次,维持量150毫克,每日2~3次,静脉用药每次7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20毫升,本药一般耐受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头痛、眩晕、味觉障碍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引起传导障碍,包括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静脉注射偶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本药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左心功能不良者可诱发和加重心衰,故有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传导阻滞者应禁用或慎用。
(6)溴苄铵:主要用于难治性室速与室颤等危急情况下,可提高室颤阈,室颤电击无效时,可注射溴苄铵后再电击,有时可使之复律。室颤无电击条件可用溴苄铵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5毫克加5%葡萄糖溶液40毫升,10~20分钟注入,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应密切观察血压。
(7)普鲁卡因胺(盐酸普鲁卡因胺):对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主要用于难治性室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静脉给药0.1克加5%葡萄糖20毫升缓慢推注5分钟,必要时20分钟后再注射1次,总量不超过1克;也可静脉滴注。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血压,应用时应谨慎。有时也用于治疗顽固性室早,用量每日4次,每次0.25~0.5克,口服。但不宜长期维持,因用药几个月后有近1/3病例发生狼疮综合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