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按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应用分成四类,并将Ⅰ类分成3个亚类。以上仅是根据主要的电生理作用来分的,而有些药物可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如胺碘酮不仅具有第Ⅲ类的作用,而且有第Ⅰ类的钠通道阻滞作用,溴苄铵属第三类药物,亦具有Ⅱ类药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应用分成四类,并将Ⅰ类分成3个亚类。

(1)第Ⅰ类:膜抑制剂,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心肌细胞的电激动初始电位(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及幅度降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使心肌细胞膜反应性降低,有效不应期延长,也降低起搏细胞4位相的坡度(电位幅度),从而降低自律性,该类又分为3个亚类。

①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双异丙吡胺)、阿普林定(安搏律定)、安他唑琳、阿义马林(缓脉灵)、吡美诺(吡哌醇,pirmenol)、西苯唑啉(环苯唑啉,cibenzoline)等。

②Ⅰb类: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妥卡尼(室安卡因)、苯妥英钠、乙吗噻嗪。

③Ⅰc类:英卡胺、氟卡胺、劳卡胺、普罗帕酮(心律平)及英地卡尼(indecainide)。

(2)第Ⅱ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为阻断或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包括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氧烯洛尔(心得平)等。

(3)第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包括胺碘酮,溴苄铵、索地洛尔(甲磺胺心定)等。

(4)第Ⅳ类:钙拮抗剂,抑制心肌细胞钙慢通道,阻止钙离子流入心肌细胞主要对慢反应纤维起作用,包括维拉帕米(异搏定)、硫氮酮。

(5)其他药物:包括腺苷(adenosine)、三磷腺苷、洋地黄、钾盐、异丙肾上腺素等。

以上仅是根据主要的电生理作用来分的,而有些药物可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如胺碘酮不仅具有第Ⅲ类的作用,而且有第Ⅰ类的钠通道阻滞作用,溴苄铵属第三类药物,亦具有Ⅱ类药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