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所致与肾脏有关的症状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尿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是其主要原因,由于体位关系白天尿量常较夜间为少,尿比重较高,常在1.25~1.030之间,不同于肾脏本身器质性疾病时的低比重尿。
(2)尿常规的异常变化:心力衰竭时大多数病人表现蛋白尿,尿蛋白含量不很多,一般24小时内不超过1克,尿蛋白常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尿常规还可有少量红细胞及透明管型,有时还可以有颗粒管型或上皮细胞管型。心力衰竭控制后,这些异常改变可以消失,少数心力衰竭病人可有大量蛋白尿,待心力衰竭控制后,给予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可治愈,心力衰竭时若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在缩窄性心包炎时,可使蛋白尿加重,甚至引起肾病综合征。
(3)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酚红排泄率降低(肾血流量降低)和氮质血症,即所谓肾前性氮质血症,主要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此时尿比重一般在1.025左右,心力衰竭控制后氮质血症可缓解,严重顽固的心力衰竭常导致肾小管变性和坏死,甚至产生肾硬化,表现为尿毒症。这时病人尿比重较低,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均不易改善,有些重度心力衰竭病人表现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同时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横纹肌因缺氧而坏死所致,提示预后恶劣。
(4)肾梗死:小的梗死可无症状,较大的肾梗死表现为突然腰痛和血尿等症状,系心房(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
(5)低钠血症:可表现为二种,即稀释性低钠血症和失钠性低钠血症,前者多发生于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体内钠含量并不减少,反而增多,只是由于水潴留多于钠潴留,以致单位容积体液内的钠离子含量低于正常(血清钠低于130mmol/L),这种病人对治疗心力衰竭的各项措施反应均不佳,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措施应着重增加水的排出,设法改善心肌功能和循环状态,严格控制饮水量,必要时可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或血液透析疗法。失钠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大多由于治疗心力衰竭时利尿剂使用不当所致。钠的丧失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治疗措施是适当补钠,但要避免一次给予过多,以防突然增加的血容量引起肺水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