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③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但应注意血容量不足及血压变化,避免发生低血压。正性肌力药的应用,包括洋地黄类及环核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后者又分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目前仅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
治疗目的:任何治疗措施应能达到以下目的: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②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③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④降低死亡率。
目前治疗原则:
(1)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应控制血压。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避免体力过劳和精神应激等。
(2)减轻心脏负荷。第一要限制活动,根据心功能状态决定活动量,精神应激时可予以心理治疗或以药物辅助;第二是限制钠盐摄入,每周测体重以及时发现隐性水肿,并用强效利尿剂时钠盐限制不必过严,以免发生低钠血症;第三要合理应用利尿剂,抑制钠水重吸收而消除水肿,减轻肺淤血,降低前负荷而改善左室功能,第四是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外周阻力血管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室功能。但应注意血容量不足及血压变化,避免发生低血压。
(3)ACEI的应用。
(4)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5)正性肌力药的应用,包括洋地黄类及环核苷酸(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后者又分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目前仅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