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降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有哪些

降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地高辛的半衰期为1.6天,达稳态血浓度约需4~7个半衰期,如为4个半衰期,则至少需要7天,在此之前采血血清地高辛浓度要比稳态浓度低。除以上原因外,有的还与药品生产厂家有关,不同药厂不同批号片剂溶解度不一,生物利用度也不同,还有少数病人对地高辛的消除代谢较一般人强,标本溶血、胆红素增高及自身发光物干扰β计数器等诸因素均可影响地高辛血中浓度使其降低,故在临床上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地高辛吸收障碍:地高辛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胃肠蠕动增加、腹泻、小肠切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考来烯胺(消胆胺)、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抗酸剂如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均能降低地高辛在胃肠道吸收使其血清浓度降低。

(2)地高辛排泄增加:酚妥拉明(苄胺唑啉)、肼屈嗪、硝酸甘油及硝普钠等血管扩张剂可使地高辛肾排泄或过滤增加,使血清浓度下降。

(3)未按医嘱服药。

(4)每日服维持量不足7天时采血。因地高辛的半衰期为1.6天,达稳态血浓度约需4~7个半衰期,如为4个半衰期,则至少需要7天(1.6×4=7),在此之前采血血清地高辛浓度要比稳态浓度低。

除以上原因外,有的还与药品生产厂家有关,不同药厂不同批号片剂溶解度不一,生物利用度也不同,还有少数病人对地高辛的消除代谢较一般人强,标本溶血、胆红素增高及自身发光物干扰β计数器等诸因素均可影响地高辛血中浓度使其降低,故在临床上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