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疗痢疾的特效验方

治疗痢疾的特效验方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两组分别治愈41,26例;好转5,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100%,71%。Ⅱ度以上脱水者,配用液体疗法8例,中毒性痢疾者,配用液体疗法及氨苄青霉素4例。[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两组分别痊愈86,16例;好转14,5例;体温复常平均为2.27,3.58日;大便脓血黏液消失平均为5.04,7.92日;大便镜检正常平均为6.43,7.44日。

处方1

黄连6g,黄芩、当归、秦皮、白芍各10g,白头翁12g,广木香、大黄、甘草各5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液250ml左右,分3次微温保留灌肠,3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应用三黄秦芍汤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4例,治愈68例,显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

处方2

云南白药。

[制用法] 治疗组46例,口服云南白药每次5mg/kg,3次/日。对照组45例,用复方磺胺甲唑常规口服。两组发热时均用冰块物理降温;呕吐、腹痛严重影响进食者,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1∶4,含钾生理维持液等静注。4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两组分别治愈41,26例;好转5,6例;无效13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

处方3

金银花20g,生山楂30g,赤芍、白芍各10g,生甘草6g。

[加减] 若发热者,加葛根、柴胡。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赤多者,调适量白糖;白多者,调适量红糖。>6岁者用全量,3~6岁者用1/2~2/3量,<3岁用1/3量。3日为1个疗程。Ⅱ度以上脱水者,配用液体疗法8例,中毒性痢疾者,配用液体疗法及氨苄青霉素4例。

[疗效] 用银楂芍药汤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0例,痊愈33例,有效6例,无效1例[3]

处方4

生大黄30g。

[制用法] 将生大黄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取过滤液200~300ml。30~50ml/次,灌肠,保留1小时。

[疗效] 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痊愈54例,好转6例,无效2例[4]

处方5

大黄、黄柏、槟榔、木香、焦山楂、枳壳各10g,黄连3g。

[加减] 发热者,加葛根、鸡苏散;赤多白少者,加秦皮、白头翁;白多赤少者,加苍术、川厚朴、藿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频服。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连续用药痊愈止。

[疗效] 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0例,治愈73例,好转5例,无效2例[5]

处方6

黄连6g,黄芩12g,葛根15g,木香10g,白芍10g。

[制用法] 治疗组39例,用上药水煎,每日1剂,<1岁、1~3岁、3~7岁及>7岁分别用20,30,50,70ml,保留灌肠,2次/日。对照组27例,用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唑口服。均用氨苄西林每日100mg/kg,静滴。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痢疾66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27例),均获治愈。两组平均治愈时间4.38,6.33日(P< 0.01)[6]

处方7

清肠合剂(含粉葛根10g,黄柏6g,川黄连、木香各5g,生大黄8g,虎杖20g,水煎取液100ml)。

[制用法] 治疗组32例,用清肠合剂每次5~8ml/kg,直肠滴入,每分钟约50~60滴,2次/日。口服组20例,用本品,<1岁,20ml/次,4次/日。西药组21例,用复方新诺明每日50mg/kg,分2次,痢特灵每日10mg/kg,分3次,口服,用10日。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菌痢,三组分别治愈31,16,14例;好转1,2,2例;未愈2,5例(为口服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为100%,90%,76%。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前两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7]

处方8

葛根、黄芩、黄连、萹蓄、木香、苍术、山楂、神曲、石榴皮各10g。

[加减] 发热者,加柴胡;呕吐者,加藿香;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或4次内服。湿热泻、痢疾分别以5,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小儿湿热泻、痢疾108例,用1个疗程后,治愈81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8]

处方9

干姜3g,六一散9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沸水100ml,泡透,待冷滤取汁,加白米2g,温后顿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痢114例,服药3~12剂后,全部获得治愈[9]

处方10

制大黄、黄柏、秦皮、木香、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各5g,马齿苋10g,白头翁、败酱草各8g,炒白芍12g,陈皮3g。

[加减] 大便脓细胞多,制大黄增量(或易生大黄,加黄连),红细胞多者,加仙鹤草、地榆炭;腹剧痛者,炒白芍增量;体弱、纳差者,去黄柏,加焦神曲、炒薏苡仁。

[制用法] 治疗组96例,湿热型用本方。将上药制成糖浆剂,少量顿服。与对照组52例,均用阿米卡星5~8mg/kg,静滴,1次/日;呋喃唑酮片每日10mg/kg,分3次口服(<3岁,用≤7日);高热用安乃近,滴鼻。疫毒型与对照组中毒型9例,均用西药抢救,危象缓解后,继用本方。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38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52例),两组分别痊愈56,10例;显效22,11例;好转5,15例;无效3,16例;总有效率为96%,69%(P<0.01)[10]

处方11

白头翁、赤芍各10g,黄芩、黄连、大黄、黄柏各6g,木香、甘草各5g。

[加减] 湿热型痢热甚者,如苦参、马齿苋、滑石、湿甚者,加苍术、薏苡仁、藿香、佩兰;脾虚者,加白术、茯苓;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腹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芷;呕吐者,加陈皮、竹茹。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频服;婴幼儿保留灌肠,2次/日。并用氨苄西林100~150mg/kg,加生理盐水100~200ml(或用头孢唑啉钠100mg/kg,加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诺氟沙星5~8mg/kg(或阿米卡星4~8mg/kg),山莨菪碱0.25~0.5mg/kg(≤5mg);静滴。呋喃唑酮、小檗碱各20~30mg/kg,加生理盐水20~30ml,保留灌肠。均1次/日。酌情用激素及对症处理。对照1,2组各46例,分别用上述中、西药。均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50例(治疗组58例,对照1,2组各46例,治疗组均有效,对照1组无效3例,对照2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4%, 91%[11]

处方12

地榆50g,仙鹤草、女贞子各30g(本方为14岁儿童量,14岁以下儿童酌减)。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连服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急性典型菌痢50例,治愈4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治愈者平均治愈时间为2.47日[12]

处方13

食醋(米醋为好)100~150ml,生鸡肉50~100g。

[制用法] 将食醋和鸡肉同炖,待鸡肉炖熟后吃肉喝汤,2~3次/日。如属小儿,则可将鸡肉剁成肉末,与醋同炖后喝汤。用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米床福用本方治疗菌痢52例,治愈36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处方14

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 500ml,煎至1 000ml,口服,40ml/次,3或4次/日。用至痊愈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菌痢67例,全部获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3.8日[14]

处方15

生山楂粉、焦山楂粉、麦面(炒黄)。

[制用法] 根据病情调整药量。久痢伴有食积者,生山楂粉占一半量;大便稀或红色黏液量多者,焦山楂粉占一半量;脾虚舌淡苔白者,炒面占一半量,其他两味共占一半量。按上述比例混合。每日量:2~5岁,60~120g/次;6~10岁,120~150g/次;11~15岁,250~400g/次。温开水或浓茶水伴服。

[疗效] 李兴民等用上方治疗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小儿慢性菌痢60例,治愈4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

处方16

乌梅(压碎)18g,香附12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ml,文火煎熬,使药液浓缩至50ml时过滤,早、晚分2次内服。

[疗效] 用上方治疗菌痢50例,治愈48例。早期治疗效果好,加大剂量可缩短疗程。

处方17

鲜女贞叶。

[制用法] 制成200%浓度煎液。口服,20~30ml/次,3次/日。

[疗效] 治疗菌痢86例,治愈74例。

处方18

黄芩、黄连、当归各9g,生地榆、刘寄奴、白芍各15g,山楂、玉片各10g,木香、甘草各6g。

[制用法] 5岁以下药量为1/3,5~10岁为1/2。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00例,服3~9剂后,全部获得治愈[14]

处方19

白地诃片。

[制用法] 治疗组100例,用白地诃片(含白头翁25%,地榆、诃子各30%,丁香15%,制成片剂,每片重0.3g),4~8片/次,4次/日,口服,用7~10日。对照组21例,用氯霉素或呋喃唑酮。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两组分别痊愈86,16例;好转14,5例;体温复常平均为2.27,3.58日;大便脓血黏液消失平均为5.04,7.92日;大便镜检正常平均为6.43,7.44日。实验研究表明,白地诃片对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

处方20

生大黄、熟大黄各30g,苍术90g(米泔水浸),杏仁(去皮尖与油)、炒羌活各60g,川乌(去皮,用面包煨透)、炒甘草各4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本方出自《镜花缘》。赤白痢5g,泄泻3g。用藿香、薄荷煎汤调服,3次/日,连续用4日。腹水严重者予以补液。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痢疾泄泻35例,均全部获得治愈。平均用药3.5日[16]

处方21

酒炒黄连3g,酒炒黄芩、炒白芍、当归、厚朴、枳壳、青皮、陈皮、槟榔、甘草各6g,焦山楂9g。

[加减] 大便脓多者,去黄芩,加白术、砂仁、泽泻、干姜;血多者,黄芩增量;久病气虚者,加党参、山药。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并加入红糖、白糖各1匙为引。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孕妇痢疾46例,痊愈3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17]

处方22

马齿苋、红藤、薏苡仁各15g,白头翁、秦皮、枳壳、白芍、五灵脂、车前子各10g,黄连5g,煨木香6g。

[加减] 表证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葛根、荆芥;里急后重甚者,加香附、乌药、大腹皮;痢下赤多白少者,加地榆、藕节炭、焦山楂、丹皮;白多赤少者,加藿香、佩兰、苍术、白术、炮姜等。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液200ml,分早、中、晚内服。儿童及老人剂量酌减。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45例,其中治愈103例,好转40例,无效2例[18]

处方23

苍术30g,生大黄(后下)、青皮、陈皮、枳实各10g,厚朴、生甘草各5g。

[加减] 肛坠甚者,加槟榔、木香;便烂肉样黏冻者,加焦山楂、神曲;腹痛喜按者,加肉桂。

[制用法] 每日1~2剂,将上药水煎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暴痢21例,给服药3~5剂后,均获治愈[19]

处方24

当归、白芍各20~30g,炒莱菔子20g,炒枳壳15g,槟榔10~15g,木香、川厚朴各6~10g,车前子20~40g,甘草10g。

[加减] 湿热痢者,加金银花;寒湿痢者,加苍术;疫毒痢者,加白头翁;休息痢者,加人参、薏苡仁;阴虚痢者,加阿胶;虚寒痢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赤痢多者,重用白芍;白痢多者,重用当归。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后分2~3次内服。慢性在其急性发作时服。

[疗效] 运用痢下通治法治疗痢疾200例,治愈192例,显效2例,失察6例[20]

处方25

枳壳12g,罂粟壳(小儿3~6g)、大白片各10g,蒲公英、黄芩、广木香、当归各15g,白芍20g,川连、肉桂、甘草各6g,大黄6~10g。

[加减] 体虚者,加人参、黄芪;湿热重者,加白头翁、连翘等;发热者,加蝉蜕、丹皮、金银花、薄荷等。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诺氟沙星0.2g/次,4次/日,利福平0.6g/次,1次/日,均为口服。病重用青霉素800万U,庆大霉素16万U,0.5%甲硝唑250ml,静滴。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96例,亦获得全部治愈[21]

处方26

当归、白芍、黄芩、葛根、枳壳、木香、槟榔、莱菔子各10g,甘草6g。

[加减] 湿热痢者,用原方;疫毒痢者,加白头翁;寒湿痢者,加炮姜、白蔻仁;阴虚痢者,莱菔子减量,加沙参、麦冬。

[制用法] 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后分2~3次内服。重症配合西医对症、支持疗法。

[疗效] 据报道,李谨应用归芍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均获得治愈[22]

处方27

白头翁、金银花、山楂各15g,马齿苋60g(鲜品可用150g),黄连、丹皮、白芍各10g,黄柏、秦皮各12g,木香9g,生甘草3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6例,痊愈30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一般用药2~3日即可获得治愈[23]

处方28

仙鹤草、山楂各30g,槟榔20g,白芍10g,陈皮、防风各5g。

[加减] 湿甚者,加苍术、厚朴;热重者,加黄连、黄芩;里寒者,加干姜、附子;夹食者,加莱菔子、神曲;表寒者,加藿香、苏叶;表热者,加连翘、薄荷;兼暑者,加香薷饮或六一散;脾虚者,加白术、扁豆、粳米。

[制用法] 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后分3次内服。儿童酌减。停用其他药。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50例,经用药3~5剂全部获得治愈[24]

处方29

黄芪20g,黄连、干姜、苍术、厚朴、白芍、车前子、炙甘草各10g,党参、补骨脂各15g,桂枝6g,乌梅5枚。

[加减] 脾虚者,加焦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苔白厚者,加藿香、砂仁;腹胀者,加陈皮、广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分2~3次内服。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36例,用1~3个疗程后,治愈2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25]

处方30

白芍、金银花、地榆、白头翁、薏苡仁、赤石脂各15g,黄连、黄芩、当归各10g,肉桂、木香、槟榔、大黄、炮姜、甘草各6g。

[加减] 发热恶寒甚者,重用金银花;腹痛甚者,重用肉桂、木香;痢下鲜紫色脓血、热甚者,重用白头翁、黄连、黄芩、大黄、生地榆;痢白多赤少者,重用薏苡仁;久痢不止者,重用赤石脂、炮姜、肉桂。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1剂。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93例,痊愈33例,显效4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8%[26]

处方31

桔梗、杏仁、金银花、山楂炭各15g,荆芥炭、厚朴、木香各10g,艾叶6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小儿剂量酌减。对照组72例,用抗生素。均酌情补液及对症处理。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50例(其中治疗组78例,对照组72例),两组分别治愈75,58例(P<0.01);未愈3,14例;治愈率为96%,81%[27]

处方32

木香、黄柏、罂粟壳(醋炒)各10g,赤芍15g,白头翁25g,秦皮、茯苓各12g,川黄连6g,金银花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取液200ml,药温40℃。高位常规灌肠,消毒纱布轻压肛门。灌肠后<30分钟排便,再灌肠1次。用5日间隔2日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药。

[疗效] 用上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100例,用<4个疗程后,治愈70例,临床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8]

处方33

葛根15g,黄芩、藿香、枳壳各6g,黄连、甘草各3g,熟木香、芍药各10g,槟榔、马齿苋、焦山楂各12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600ml,6小时1次;用2日症状缓解后,浓煎300ml,2~3次/日;口服。同时,配合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9例,治愈3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29]

处方34

熟地黄、炙甘草、干姜、吴茱萸、补骨脂、白术、鸡内金各10g,山药、扁豆、白芍各15g。

[加减] 里急后重甚者,加广木香、厚朴;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者,加附子、诃子;腹泻甚者,加肉豆蔻、乌梅。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与对照组82例,用庆大霉素8U,阿莫西林0.5g/次,呋喃唑酮片0.1g/次,3次/日,口服。腹泻,脱水甚补充水、电解质。均15日为1个疗程。忌酒及辛辣、生冷之品。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164例(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2例),两组分别治愈17,7例(P<0.05);好转57,41例;无效8,34例;总有效率为90%,59%(P<0.01)[30]

处方35

乌梅20g,白芍、沙参、生地黄、石斛各15g,黄芩12g,木瓜、太子参各10g,黄连、阿胶(烊化)各9g。

[加减] 腹胀厌食者,加枳壳、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停用其他药。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疗效] 运用自拟加味连梅汤治疗急性菌痢122例,用3~6日后,治愈105例,好转17例[31]

处方36

飞杨草、鱼腥草、金花草、白头翁、翻白叶各15g,金花果(先煎)12g。

[加减] 痛甚者,加台乌药、延胡索;小腹坠胀者,加香附、厚朴(或木香);食少者,加神曲、麦芽;妊娠者,加当归。剂量随年龄增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后分2~3次内服。每日1剂,6日为1个疗程。禁生冷、辛辣品。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8例,治愈20例,显效6例,无效2例[32]

处方37

黄连、肉桂、干姜、胡黄连各10g,炒乌梅15g,炒山楂30g,炙甘草6g。

[加减] 急性赤痢甚者,加白头翁、白芍;慢性因饮食不慎(或情志刺激)加重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白头翁、木香、白术;慢性结肠炎便溏、肛门失禁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白术、煨肉蔻、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高热首日2剂,分4~6次服。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疗效] 据报道,朱莉采用上药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60例,均获得治愈[33]

处方38

黄连6g,黄芩8g,赤芍、白芍各12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1枚(分冲)。

[加减] 气虚下陷、小腹下坠者,加党参、葛根;腹胀纳差者,加广木香、山楂。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液400ml,100ml/次,2次/日温服;200ml,保留灌肠6小时,每晚睡前1次。灌肠前酌用654-2 10mg,口服。对照组38例,用诺氟沙星200mg/次,3次/日,空腹服;0.5%卡那霉素200ml,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均1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80例(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用1个疗程后,两组分别临床治愈24,10例;好转16,18例;无效2,10例;总有效率为95%,74%。治疗组疗效显者优于对照组(P<0.01)[34]

处方39

黄连5g,黄柏、生大黄各10g,苦参30g,木香6g。

[加减] 腹痛、里急后重患者,加白芍、槟榔;血痢甚者,加地榆、炒槐花、仙鹤草。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后取液,直肠滴注15分钟,150~200ml/次,儿童酌减,2次/日。与对照组23例,均常规用抗生素。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5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获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8,6.9日(P<0.05)[35]

处方40

马齿苋50g,苦参、辣蓼、当归、枳实、秦皮、甘草各9g,川黄连3g,黄芩、木香各12g,白头翁、白芍各15g。

[加减] 大便量少不畅者,加制大黄、槟榔;便血甚者,加仙鹤草、白及;恶寒发热者,加葛根、柴胡;腹泻甚者,去当归。

[制用法] 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3次后,分早、中、晚内服。对照组21例,用庆大霉素16万U/次,4次/日,口服。两组均腹泻甚酌情补液。均7日为1个疗程。禁荤腥及油腻之品。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1例),两组分别治愈19,5例;好转9,8例;无效4,8例[36]

处方41

白头翁,葛根、秦皮、黄柏、黄芩、黄连各9g,木香、槟榔、甘草各6g。

[加减] 食积者,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痢白多赤少者,加茯苓、苍术、厚朴等,鲜红者,加地榆、侧柏叶;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制半夏;泻甚者,加肉豆蔻、马齿苋。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液150ml,餐后服。并用薄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各等份,黄柏适量,水煎取液150ml,药温30~40℃,保留灌肠8小时以上。

[疗效] 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8例,痊愈5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7]

处方42

葛根、白头翁各30g,黄连、黄芩、大黄、炒车前子、木香、白芍、甘草各10g,黄柏、地榆各20g。儿童剂量宜酌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取液100ml,高位保留灌肠,滴速50滴/分钟,1次/日;3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28例,常规用复方磺胺甲唑。均西医对症处理。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8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分别治愈24,15例;好转6,5例;无效8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8]

处方43

粉葛根、赤芍、白芍各12g,一见喜、炮姜炭各5g,煨木香10g,制大黄、炒山楂各12g,炙甘草各6g。

[加减] 湿热甚者,加秦皮、白头翁;血痢甚者,加地榆,白及。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对照组64例,用氨苄西林100mg/kg,阿米卡星8~10mg/kg,静滴,1次/日。两组均酌情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禁油腻之品;用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痢疾160例(其中治疗组96例,对照组64例),两组分别显效(用<5日,腹泻止,粪菌培养转阴)69,33例(P<0.05);有效23,23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9]

处方44

木香10g,苦参、地榆各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脱水甚者,补液,不用抗生素。对照组40例,西医常规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菌痢138例(其中,治疗组9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治愈85,10例;有效11,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8%,88%[40]

处方45

葛根10g,黄芩6g,黄连、木香各3g,马齿苋16g,茯苓12g,泽泻9g。

[加减] 热甚者,加藿香,寒水石,并便血甚者,加白头翁、秦皮;湿甚者,加车前子、厚朴;里急后重者,加炒山楂、莱菔子。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5日无效,加用抗生素。对照组32例,常规用抗生素。两组均脱水甚补液、补充电解质,治疗并发症及对症处理。均3~5日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菌痢106例(治疗组7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分别治愈54,32例;好转16,10例;无效4,8例[41]

处方46

马齿苋、莱菔子各30g,黄芪、甘草各6g,黄芩、扁豆花、白芍各10g。

[加减] 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荆芥、防风;热甚者,加白头翁、金银花;湿甚者,加苍术、厚朴、藿香;里急后重、肛门下坠者,加桔梗、升麻、枳壳;大便不畅者,加大黄;便脓血者,加地榆、槐花;腹胀者,加枳壳、佛手;脾胃虚弱者,加砂仁、薏苡仁;胃痛者,加苏梗、砂仁。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用诺氟沙星200mg/次,3次/日,口服。均5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脱水者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0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分别痊愈45,29例;有效3,7例;无效2,14例[42]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三黄秦芍汤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4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4):161

2 李晓楼.口服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50

3 党建卫.银楂芍药汤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10(6):15

4 张中芳.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5;30(6):260

5 秦 亮.三黄止痢汤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0例.黑龙江中医药,1992;(2):35

6 张 穗.中药直肠给药在小儿痢疾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急症,1996;5(3):107

7 卞同琦.直肠滴入清肠合剂治疗小儿菌痢32例.江苏中医,1997;18(2):17

8 杨章辉.泻痢宁治疗小儿湿热泻、痢疾108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3):16

9 李慧茜.温六一泡药治疗白痢114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19

10 沈建春.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11

11 陈银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8例.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5

12 晋 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

13 王辉武.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

14 苏爱芬.清热化湿汤治疗急性菌痢100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3):37

15 韩汉毅.白地诃片治疗急性菌痢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时珍国药研究,1995;6(1):9

16 罗世稀.痢泻散治疗急性痢疾泄泻35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2):49

17 张莉香.新加香连和胃汤治疗孕妇痢疾46例,陕西中医,1995;16(6):245

18 蔡美云.抗痢煎治疗急性菌痢145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12(1):7

19 张怀富.自拟承平汤治疗暴痢21例临床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12(2):7

20 孙松生.运用痢下通治法治疗痢疾200例.山东中医,1996;15(6):252

21 李凤竹.二壳公英芍药汤治疗痢疾96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12(1):27

22 李 谨.归芍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陕西中医,1997;18(7):312

23 高金堂.白马银黄汤治疗急性菌痢36例.中国乡村医生,1997;13(7):30

24 曾救凡.仙槟汤治疗急性菌痢15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77

25 魏士刚.二黄干姜汤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36例疗效观察.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2):218

26 任爱民.芍药汤加味治疗细菌性痢疾93例的临床观察.甘肃中医,1998;11(2):13

27 丁明珠.治痢方治疗急性菌痢78例.湖南中医杂志,1998;14(2):46

28 陈汝东.香芍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菌痢10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3):25

29 于思强.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菌痢39例.时珍国医国药,1999;10(6):451

30 赵珍瑜.加味胃炎煎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8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3):36

31 董祖木.自拟加味连梅汤治疗急性菌痢122例.四川中医,2000;18(12):22

32 吴兴本.自拟止痢汤治疗28例急性菌痢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1):27

33 朱 莉.黄连肉桂干姜汤治疗急慢性菌痢60例.陕西中医,2001;22(1):22

34 朱习文.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42例.湖北中医杂志,2001;23(5):33

35 沈益民.三黄苦参汤直肠滴灌治菌痢32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38

36 张冠群.自拟治痢汤治疗急性痢疾32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2):68

37 吴 磊.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急性菌痢58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9):556

38 陈德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35

39 胡宝珍.自拟止痢汤治疗急性痢疾96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5):308

40 吕国英.木香苦参汤治疗急性菌痢98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15

41 张继玉.复方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74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309

42 袁竹平.痢疾宁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