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原卟啉是构成亚铁血红素的主要成分,当铁缺乏或利用障碍时,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多。利用原卟啉易溶于乙酸乙酯和稀盐酸提出红细胞内原卟啉,其在400~410nm光波激发下发射红橙色荧光,用荧光光度计检测,求出在红细胞内的含量。发射波长650nm,1cm石英比色杯,空白管调零。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高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铅中毒、海洋性贫血、严重溶血性贫血等。降低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及红白血病等。

【原理】 原卟啉(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EP)是构成亚铁血红素的主要成分,当铁缺乏或利用障碍时,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增多。利用原卟啉易溶于乙酸乙酯和稀盐酸提出红细胞内原卟啉,其在400~410nm光波激发下发射红橙色荧光,用荧光光度计检测,求出在红细胞内的含量。

试剂

1.乙酸乙酯-乙酸混合液按1:4容积比配制。

2.0.5mol/L盐酸。

3.50g/L硅藻土。

【操作方法】

1.按表7-1操作。

表7-1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操作

2.振荡混匀1min,静置分层后,将上层液弃去。测定盐酸抽提液的荧光强度(F),激发波长403nm。发射波长650nm,1cm石英比色杯,空白管调零。

3.计算 FEP(mg/L全血)=

【参考值】 男性:0.097~0.90μmol/L全血;女性:0.144~0.90μmol/L全血。

【临床意义】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高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铅中毒、海洋性贫血、严重溶血性贫血等。降低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及红白血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