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用甲苯胺蓝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破坏红细胞,同时将嗜碱性粒细胞染紫红色。滴入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碱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其中甲苯胺蓝为碱性染料,硫酸铝为助染剂;氯化十六烷基铵基吡啶为溶剂,并防止水溶液嗜碱性颗粒溶解;EDTA-Na2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再加甲苯胺蓝稀释液100μl混匀,使血液稀释10倍。在本稀释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染紫色,其他白细胞不着色。

【原理】 用甲苯胺蓝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破坏红细胞,同时将嗜碱性粒细胞染紫红色。滴入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碱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

试剂和器材】

1.1g/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EDTA-Na2生理盐水溶液。

2.甲苯胺蓝稀释液8g/L甲苯胺蓝硫酸铝溶液20ml(取甲苯胺蓝0.8g,加50g/L硫酸铝至100ml),加5g/L氯化十六烷基铵基吡碇25ml并加蒸馏水25ml。用前过滤。其中甲苯胺蓝为碱性染料,硫酸铝为助染剂;氯化十六烷基铵基吡啶为溶剂,并防止水溶液嗜碱性颗粒溶解;EDTA-Na2可防止血小板聚集。

3.微量采血管1支,小试管1支。

4.血细胞计数盘(改良Neubauer式)。

【操作方法】

1.用微量采血管取末梢血20μl,加入盛有1g/L EDTA-Na2生理盐水80μl的小试管中,混匀。再加甲苯胺蓝稀释液100μl混匀,使血液稀释10倍。

2.将稀释液滴入两个Neubauer细胞计数盘内,置平皿湿室静置5min。

3.用高倍镜计数盘中所有方格内嗜碱性粒细胞数(N)。在本稀释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染紫色,其他白细胞不着色。

计算:

嗜碱性粒细胞数/L=N×5×106/L=N/1 000×5×109/L

【正常参考值】 (0~0.1)×109/L。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

2.减少见于速发性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应激反应。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与白细胞计数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