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琼脂糖胶板法
【原理】 在趋化因子的吸引下,中性粒细胞向趋化因子做定向移动。根据其在琼脂糖胶板下移动的距离可判定其趋化功能。
【试剂】
1.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以下两种制法
(1)大肠杆菌培养液:将大肠埃希菌(E.coli)接种于199培养基中,35℃培养过夜。2 000 r/min离心5min,取上清,用lmol/L NaOH调节pH至中性。用时用199培养基做1:5稀释。
(2)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新鲜混合人血清5ml,加入PBS洗过3次的酵母多糖50mg,置37℃水浴1h,时时振荡混匀。2 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用时以199培养基做1:10稀释。
2.白细胞悬液 肝素抗凝血加入等容积60g/L右旋糖酐(dextran,分子量15万)或30g/L明胶(右旋糖酐或明胶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混匀后静置20~30min,吸取血浆层,1 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8.3g/L NH4Cl低渗,破坏残留红细胞。离心弃上清,用199培养基或RPMI 1640培养基洗沉积白细胞2次,并用此培养基配成2.5×107细胞/ml。
3.15g/L琼脂糖 优质琼脂糖粉1.5g加重蒸馏水100ml,煮沸融解。分装后113℃15min灭菌。
【操作方法】
1.融化琼脂糖胶液,水浴冷却至56℃。加等量两倍浓缩的199或RPMI 1640培养基(预温至56℃)和灭活小牛血清(最终浓度为10%)及适量青、链霉素,混匀。
2.在每块载玻片上浇注上述胶液3ml,置4℃30min充分凝固。每份样本用直径3mm铜管打孔3个,按上、中、下排列。孔距2mm。
3.上孔加趋化因子,中孔加白细胞悬液,下孔加对照培养基(199或1640)。加样量均为10μl。
4.将玻片置于湿盒内,5%CO2的环境(可用烛缸)37℃温育3h。
5.将玻片浸于甲醇中30min,剥除胶膜,用姬姆萨(Giemsa)染液染色10min,镜检。
6.结果判断 测微器(40×)观察,细胞向上孔移动距离(mm)称为趋化运动距离(A),而细胞向下孔(培养基)移动距离(B)称随机运动距离。A/B的比值即趋化指数。每份样本可设2~3组复孔,取均值。
【正常参考值】 因试验条件不同,可有较大差别。进行此项试验时应检查一定数量的正常人,得出正常对照值。一般新生儿趋化指数为2.0~2.5;成人为3.0~3.5。
【注意事项】
1.应通过预试验选择趋化因子和白细胞的最适浓度。
2.浇注琼脂糖胶板时应在水平台面上进行,以保持胶板厚度均匀。
3.孔径、孔距及加样量严格标准化。
(二)滤膜法
【原理】 于Boyden趋化室上室内置白细胞悬液,下室内置趋化因子,中间隔以滤膜。白细胞受趋化因子吸引,从上室通过滤膜进入下室。检测下室的白细胞数,即可判断患者白细胞的趋化功能。
【试剂】
1.趋化因子、白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同琼脂糖胶板法。
2.培养基199培养基、RPMI l640培养基、Eagle培养基、5.0g/L乳蛋白水解物均可使用。是否含有小牛血清或AB型人血清对结果无影响。
3.趋化室用有机玻璃制作。分上、下两室,上室直径5.5mm,位于螺旋塞正中,下室为直径5.5mm、深8mm的圆形小室,有两条直径4.5mm孔道和外界相通。
4.滤膜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直径13mm,孔径3~5μm。
【操作方法】
1.取直径13mm正中有5.5mm小孔的滤纸片,于其上重叠一张滤膜,置趋化室两室之间。
2.拧紧螺旋塞,压紧滤膜,从外侧孔向下室内加入趋化因子至满,同时设培养基对照(用另一趋化室),封闭小孔。取0.3ml白细胞悬液加入上室。
3.将趋化室置湿盒内37℃温育2h。取出滤膜,置丙醇或甲醇中固定,苏木精染色15min,蒸馏水漂洗,再依次于70%、90%、100%异丙醇中脱水,每种浓度脱水3~5min。最后于二甲苯中透明。
4.透明后滤膜原来向下的一面朝上,贴于洁净载玻片上,油镜下观察。
5.结果判断所用滤膜孔径为3μm时,滤膜面向上室的一面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而面向下室的一面只含有移动过来的中性粒细胞。计算5个高倍视野中性粒细胞数。
【正常参考值】 在试验方法建立并稳定后,检测一定数量的正常人,以其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白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肌动蛋白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迟钝白细胞综合征、先天性鱼鳞癣、高lgE综合征、糖尿病、烧伤、新生儿等。
【注意事项】
1.正式试验前需先通过预试验选择最适白细胞浓度和趋化因子浓度。
2.在测量结果时应固定采用一种计数方法(滤膜下表面计数或滤膜内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