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与血小板黏附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组织和血浆成分。黏附功能保证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血小板聚集是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保证。当血管破损时,随着血小板的黏着与聚集,可吸附大量凝血因子,使破损局部的凝血因子浓度显著增高,促进并加速凝血过程的进行。血小板是一期止血的重要因素,又参与二期止血的各个环节,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1.黏附功能 血小板黏着于血管内皮下或其他异物表面的能力。参与血小板黏附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内皮下组织和血浆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有GPIb/Ⅸ和GPⅡa/Ⅲb,其中GPⅠb是参与黏附的主要蛋白质;内皮下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血浆成分主要是vWF和纤维蛋白原。黏附功能保证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
2.聚集功能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目前已知许多生理性因素及病理性因素均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总称为致聚剂(诱导剂)。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胶原、凝血酶、前列腺素类物质等;病理性致聚剂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血小板聚集是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保证。
3.释放反应 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储存在溶酶体、α-颗粒和致密颗粒中的内容物通过开放管道系统释放到血小板外,完成其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称为血小板释放反应。
4.促凝作用 血浆中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表面。当血管破损时,随着血小板的黏着与聚集,可吸附大量凝血因子,使破损局部的凝血因子浓度显著增高,促进并加速凝血过程的进行。
5.血块收缩 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块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
血小板是一期止血的重要因素,又参与二期止血的各个环节,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图13-2)。
图13-2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