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人体内含有一定量的循环抗凝物质,但不引起出血。如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则发生凝血障碍导致出血。循环抗凝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凝血蛋白的抗体,如抗因子Ⅷ抗体等;另一是阻断凝血反应的抑制物,如狼疮样抗凝物、类肝素物质、因子Ⅸ抑制物、因子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抑制物、vWF抑制物等。狼疮样抗凝物质为免疫球蛋白,多为IgG,少数为IgM或二者混合存在。

正常人体内含有一定量的循环抗凝物质(或抑制物),但不引起出血。如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则发生凝血障碍导致出血。循环抗凝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凝血蛋白的抗体,如抗因子Ⅷ抗体等;另一是阻断凝血反应的抑制物,如狼疮样抗凝物、类肝素物质、因子Ⅸ抑制物、因子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抑制物、vWF抑制物等。这些抗凝物质多是内生的多克隆抗体,主要是IgG型免疫球蛋白,少数为IgM或IgM和IgG的混合型。

(一)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概述】 除肝素治疗外,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还可见于AT缺乏症、严重肝疾病、DIC、SLE、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放射病和器官移植等。这类抗凝物质主要抑制因子Ⅷ、Ⅸ、Ⅴ、Ⅹ,也抑制凝血酶,还可抑制因子Ⅻ。临床上常见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泌尿道出血、手术异常出血等。

【检验】 TT是本症常用的实验室检查。TT显著延长,可被甲苯胺蓝或鱼精蛋白(硫酸鱼精蛋白)纠正(游离肝素时间测定)而不被正常血浆纠正。APTT和PT也延长,但RVVT正常。PLT正常或减低,BT正常或延长。肝素治疗时,血浆肝素浓度增高。

【诊断】 符合以下三项中的二项:①有肝病史或肝素类药物使用史;②有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③游离肝素时间测定和肝素含量测定符合肝素类抗凝物质增多的结果。

(二)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

【概述】 狼疮样抗凝物质最初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故得此名。狼疮样抗凝物质为免疫球蛋白,多为IgG,少数为IgM或二者混合存在。该物质可能直接抑制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中的磷脂成分;也可能阻碍因子Ⅸa与因子Ⅷa相互作用,故而影响凝血酶原酶的生成;还可能干扰因子Ⅹa与因子Ⅴa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凝血酶原的激活。这种抗凝物质除见于SLE外,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和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等。临床上除有轻微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外,更多的患者(30%)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也可导致流产。

【检验】 APTT延长,不被正常血浆纠正,患者血浆与正常人血浆等量(1:1)混合检测APTT的结果仍超过正常对照值的4倍;狼疮抗凝物质检测呈阳性;其他检验包括:因子Ⅷ、Ⅸ、Ⅺ活性不同程度下降,PLT减少,PC、PS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

【诊断】 ELISA方法检测狼疮抗凝物质呈阳性反应有诊断价值。

(三)因子Ⅷ抑制剂

【概述】 因子Ⅷ抑制剂是一种抑制或灭活因子Ⅷ:C的抗体(多数为IgG,少数为IgM或IgA)。由于该抗体灭活因子Ⅷ:C,致使因子Ⅷ:C活性重度降低。临床出血症状酷似重型血友病甲,且常规补充抗血友病球蛋白制剂效果不佳。

因子Ⅷ抑制物常出现在血友病患者反复输血或血浆制品后,也见于孕妇、产后、婴儿、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DIC,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因。

【检验】 筛选试验为APTT和硅胶法凝血时间(SCT)显著延长而不被正常血浆纠正。因子Ⅷ:C活性明显减低,因子Ⅸ:C和Ⅺ:C活性正常。STGT延长,不被正常血浆、正常吸附血浆和正常血清纠正,复钙交叉试验显示有抗凝物质存在。抗因子Ⅷ抗体滴度增高。

【诊断】 以Bethesda方法证实抗因子Ⅷ抗体存在,≥0.5U(Bethesda单位)有明确诊断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