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应用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应用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分为明确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和非适应证。其中明确适应证不等同于绝对适应证,只是表明目前多数医疗中心或多数专家认为这类患者应接受电生理检查;相对适应证指有争议的适应证,在临床判断中应考虑电生理检查对患者的综合影响与利弊;非适应证不完全等同于禁忌证,只是表明大多数医疗中心或专家认为这类患者目前的病情不宜进行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是指经外周动、静脉穿刺技术将心脏电生理导管放置在心腔内,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或经电生理导管电刺激心脏的不同部位,对心脏各部位电活动的产生和传导功能进行评估的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EPS主要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确定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起源及其发生机制,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及评定其功效,评估未来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可能性及指导导管消融。

【适应证】

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分为明确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和非适应证。其中明确适应证不等同于绝对适应证,只是表明目前多数医疗中心或多数专家认为这类患者应接受电生理检查;相对适应证指有争议的适应证,在临床判断中应考虑电生理检查对患者的综合影响与利弊;非适应证不完全等同于禁忌证,只是表明大多数医疗中心或专家认为这类患者目前的病情不宜进行电生理检查。

1.明确适应证

(1)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搏骤停,发生在无急性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尤其是基础室性期前收缩的数目太少,不足以用心电图监护来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原因不明的晕厥,临床考虑心脏性原因可能较大。

(3)诊断不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4)评定抗心律失常器械对心动过速的识别和终止的功能。

(5)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拟进行导管消融术。

(6)频发有症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而拟做导管消融术。

(7)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阻滞部位未明确。

2.相对适应证

(1)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

(2)心肌梗死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心肌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任何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且拟进行导管消融治疗者。

3.非适应证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

(2)无症状的束支阻滞。

(3)心悸。

(4)心房颤动。

(5)三度房室阻滞或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禁忌证】

(1)未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败血症、周身感染性疾病及局部脓肿者。

(2)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3)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4)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6)血管(四肢静脉、腔静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超声心动图确诊心脏内有血栓。

(7)恶病质及疾病终末期。

(8)患者或家属拒绝心脏电生理检查。

(9)不具备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条件的医疗机构。

【术前准备】

(1)应详细了解病史,复习心电图(窦性心律与心律失常)并作出初步诊断。

(2)常规体检,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等资料。

(3)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4)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认真做好心脏病性质和心功能的评价,用药控制心绞痛和心力衰竭;了解心脏、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病变情况(足背动脉搏动)。

(5)向患者和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需全身麻醉者应事先联系好麻醉科。

(7)手术医嘱和手术野备皮。

环境及器械要求】

(1)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正规心导管室。

(2)心导管室具有手术室消毒条件。

(3)心导管室配备C臂或U臂X线造影机(并配有影像增强系统)或心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至少12~16导联以上,国内外产品很多,现在一般达到32~64导联以上)、心脏程控刺激器、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心脏除颤器及心肺复苏设备。

(4)穿刺血管用穿刺针、导引钢丝、血管鞘及多极导管。

(5)氧气、输氧设备、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及心包穿刺包。

(6)药物:消毒用聚维酮碘和乙醇溶液、利多卡因、肝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三磷腺苷及各种必要的抢救药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静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放置动脉鞘管。

(2)根据需要,将不同导管分别送至心脏的不同部位(心房、心室、希氏束区、冠状静脉窦)。

(3)将导管连接到多导电生理仪,进行心腔内电图记录与各种刺激和分析。

(4)检查完毕后,撤出导管,局部压迫止血。

(5)通过对心房期间刺激的反应推断窦房传导时间(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正常值<300ms,SACT测定对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诊断是一个不敏感的指标。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是指用较窦性心率快的起搏频率分级递增刺激右心房上部,突然停止刺激后计算从最后一个心房刺激引起的心房激动波开始,至第1个恢复的窦性节律的P波之间的时间。SNRT正常值<1 400ms。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orrected sinus node recovery time,CSNRT)等于SNRT减去窦性的PP间期,正常值<550ms。

(6)记录希氏束电位:位于A波与V波之间的呈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电位,正常H-V为35~55ms,H-RB≤30ms。

(7)心脏程序电刺激(常选用高右房及右心室心尖部作为刺激部位)

①分级递增刺激(增频刺激):以周长相等的刺激作连续刺激(S1S1),持续10~60s不等,周长逐渐缩短至房室出现传导阻滞或心房、心室出现不应期。

②阵发快速刺激(burst刺激):刺激频率在300/min以上,用于诱发或终止某些心动过速(如房扑、房颤)。

③程序期前刺激:指在自身心律或基础起搏心律时给予单个或多个早搏(期前)刺激。S1S2刺激指在S1S2刺激8次后,发放1个S2刺激,逐渐减低S1S2的配对间期。RS2刺激指在感知自身心搏4~8次后发放1个期前刺激S2,逐步缩短配对间期,依次可发放S1S2S3等程序刺激。

【术后处理】

1.术后观察 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普通病房观察,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2~4h,术后6h可床上活动。注意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以及有无心脏压塞、气胸和血管并发症的征象。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

2.术后监护 对怀疑有并发症或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不稳定者、老年(70岁以上)和儿童(14岁以下)患者,术后最好在CCU病房监护24h。

3.术后给药 常规给予抗生素1~3d预防感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包括局部出血、血肿形成与股动、静脉瘘。穿刺力求准确,避免误穿动脉,如确有误穿,应局部持续压迫5~10min后,明确无血肿再继续穿刺。

2.气胸与血气胸 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所致,应予高流量吸氧,如肺组织压缩明显,应予胸腔穿刺排气(液)。

3.静脉炎 右侧心导管术时间较长时可发生静脉炎,但一般会恢复。

4.血栓与栓塞 对于需在右侧心腔内进行长时间操作、有血栓栓塞病史或高危的病人,应适当予以全身肝素化。

5.心律失常 术中加强监护,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或电复律。

6.心脏穿孔、心包积液与心脏压塞 术中应加强监护,注意心影及心脏搏动,一旦出现心脏压塞现象,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7.迷走反射 多数在停止检查后可自行恢复,应注意监护。

【注意事项】

(1)在心脏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严密注意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变化与心脏压塞情况。

(2)在固定电刺激脉宽的条件下(多为2ms),建议电流强度为舒张期阈值的2倍,因为该强度刺激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安全性。

(3)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常选择高位右房作为刺激部位,刺激时间通常为30s,刺激频率常在500~400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