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和导管消融术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和导管消融术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房室结快径和慢径之间的折返,射频消融可通过阻断慢径或快径传导达到根治AVNRT的目的。因阻断慢径对房室间传导功能无明显影响,故目前临床广泛应用慢径消融法,其成功率为98.8%,复发率为2.3%,并发症发生率为0.8%。不典型AVNRT者,心室程序期前刺激可显示房室结逆向双径传导。熟悉心脏解剖,导管操作轻柔及正确判断导管走向,是AVNRT消融中预防和避免急性心脏压塞的重要方法。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是房室结快径和慢径之间的折返,射频消融可通过阻断慢径或快径传导达到根治AVNRT的目的。因阻断慢径对房室间传导功能无明显影响,故目前临床广泛应用慢径消融法,其成功率为98.8%,复发率为2.3%,并发症发生率为0.8%。

【适应证】

(1)AVNRT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者(Ⅰ类)。

(2)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Ⅰ类)。

(3)AVNRT发作次数少,症状轻者(Ⅱa类)。

(4)虽有AVNRT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但电生理检查无房室结双径传导,且不能诱发(包括药物试验)AVNRT者(Ⅲ类)。

【术前准备】

1.停用药物 包括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2.药品 除1%利多卡因及各种抢救药品外,尚需要备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和腺苷等静脉注射剂。

3.器械

(1)血管穿刺针及动脉鞘管(6F或7F)。

(2)电极导管:10极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管(6F),4极心房、希氏束(His束)和心室导管,4极温控消融导管(8F),各相应电极尾线。

(3)心包穿刺包及气管插管等器械。

4.仪器

(1)C形臂数字影像X线造影机。

(2)多导生理记录仪,可供同步记录多部位心腔内电图和体表心电图。

(3)多功能程序刺激仪,可供不同频率或周期的程序刺激。

(4)直流电复律器。

【手术方法】

1.静脉穿刺和心腔内置管 常规消融铺巾后经皮穿刺右侧或左侧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并插入6F或7F动脉鞘管,经鞘插入6F10极冠状窦(CS)电极至CS。经皮穿刺右侧和左侧股静脉并插入2根6F和1根8F动脉鞘管(右侧),分别将2根6F4极导管经鞘插入并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高位右心房,将1根4极His束导管经右侧8F鞘插入并放置于His束区。不同电极导管经尾线连接至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Ⅰ、Ⅱ、aVF、V1、V6导联心电图和高位右房(HRA)、希氏束(HBE)、冠状窦(CS)、右心室(RVA)局部心腔内电图。

2.电生理检查方法

(1)窦性心律(SR)时心房和心室刺激:选择HRA或CS近端作心房刺激部位,RVA作为心室刺激部位。分级增加频率(缩短周期)刺激心房和心室,直至诱发AVNRT或非1∶1心室夺获(心房刺激)或非1∶1心房(心室刺激)夺获。程序期前刺激心房和心室,直至诱发AVNRT,或达到房室结前向或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

(2)心动过速时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AVNRT后测定心动过速周期和室波(V波)至His束波(V-H)间期,以V-H间期设置R-S2间期刺激心室,以后R-S2间期以10ms递减,直至心动过速终止或不能夺获心室。观察与H波同步刺激能否预激心房和改变心房激动顺序。如果R-S2刺激心室未能终止AVNRT,则以心房或心室超速刺激终止心动过速。

(3)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主要用于AVNRT不易诱发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使窦性心律的频率增加20%~40%后能行心房和心室刺激,刺激部位和方法同上述。

3.AVNRT分型和诊断 AVNRT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典型的AVNRT,又称为慢快型(S-F型),占AVNRT的95%以上;不典型的AVNRT包括快慢型(F-S型)和慢慢型(S-S型),应注意其与房性心动过速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进行鉴别。AVNRT的诊断须符合如下电生理表现:

(1)窦性心律时心房和心室刺激,其A-V和V-A传导均有频率和周期依赖性递减传导特点,且心室和心房激动顺序正常。

(2)心房程序期前刺激可显示房室结跃增性传导,即房室结双径传导(DAVNP)。不典型AVNRT者,心室程序期前刺激可显示房室结逆向双径传导。

(3)心房和心室刺激可重复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且有临界性刺激频率或周期。

(4)AVNRT的A-V传导比例多为1∶1关系,也可表现为2∶1,多发生在心动过速的起始时。典型的AVNRT的A波和V波融合;不典型AVNRT的A波紧随V波(RP/RR<1)而类同于AVRT,或A波远离V波(RP/RR>1)而类同于慢旁道参与的AVRT,但心动过速时与H波同步刺激不改变心房激动周期和激动顺序。

4.慢径消融

(1)消融途径和导管操作:退出8F鞘管的His束电极,插入8F加硬消融导管至His束区,在右前斜位(RAO)30°和左前斜位(LAO)45°体位下判断消融电极前(心室侧)、后(心房侧)、上(His束)、下(CS口)位置。

(2)消融靶点的选择:自His束至CS口依次分为上、中、下3个区。消融导管在中下1/3区标测,以局部双极电图呈碎、尖、小的A波和大的V波,且A-V之间无H波,A波和V波振幅波动较小(电极贴靠好)的部位可作为消融靶点。

(3)消融和监测:目前多采用温控消融,预设温度为50~60℃。使用非温控消融可选择功率15~30W。放电过程中严密监测阻抗和心律。多采用窦性心律时进行消融,如果放电10~20s无交界心律出现者则应重新标测;出现交界心律可连续放电达60~90s,其间严密监测以下情况。①消融电极位置。当导管位置明显移位时应停止放电并重新标测靶点;②交界心律。间断出现短阵的交界心律常常是有效消融的指标,当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时(>120/min)则提示消融部位邻近快径或His束,应立即停止放电并在偏低部位标测新靶点;③V-A和A-V阻滞。放电中交界心律伴V-A间期延长或阻滞,或窦性心律时A-V明显延长或阻滞,说明消融慢径的同时损伤了快径,应立即停止放电。

(4)消融成功标准和消融终点:有效放电后慢径被阻断(DAVNP消失),或虽残留慢径传导和心房回波,但不再诱发AVNRT(含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即达到消融成功标准。达到成功标准或手术中出现房室传导损伤(Ⅰ度或以上的传导阻滞)则为消融终点。

【术后处理】

结束手术后拔除电极导管和鞘管,局部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回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观察,双下肢制动6~8h,心电监护24h。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急性心脏压塞

(1)原因及预防:CS电极放置时穿破CS是AVNRT消融术中引起急性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右心房内导管操作不当,致右心耳或右房壁穿孔是少见原因;慢径消融极少导致心脏破裂。熟悉心脏解剖,导管操作轻柔及正确判断导管走向,是AVNRT消融中预防和避免急性心脏压塞的重要方法。

(2)根据如下表现可诊断急性心脏压塞:①面色苍白伴出汗,神志淡漠或烦躁;②血压下降且难以用升压药物维持;③透视心影增大(或不增大)且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此时如能排除迷走反射即可诊断心脏压塞;④心脏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征。

(3)处理:病情稳定者可在超声指导下处理。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该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术,经穿刺引流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影搏动恢复,超声检查心包积液明显减少且不再增加,可保留引流管4~6h。否则应在维持引流下立即行开胸手术修补。

2.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原因及预防:AVNRT慢径消融损伤房室传导的主要原因是消融部位偏高而邻近快径或His束,而放电中未能及时发现先兆表现(如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V-A阻滞、A-V延长或阻滞)则是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原因。消融部位宜偏下,放电时严密监测和及时停止放电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永久性起搏治疗的时机:部分患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恢复,但恢复的时间均无大样本报道,一般认为术后2周不恢复者应考虑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3.血胸或气胸 锁骨下静脉穿刺损伤动脉、胸膜或肺尖是主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及时穿刺引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