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与房室结间存在旁路传导,会产生心室的“预先”激动,触发房室交互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导致室率增快,病人心悸、头晕,甚至昏厥或猝死。心脏除正常传导系统外存在3种形式的异常传导纤维,分别称为Kent束、Mahaim束和James束。Kent束最为常见,起源于心房,除在二尖瓣前瓣和主动脉瓣根部之间连结的区域外,几乎可从房室环的任何部位直接进入心室壁,从而使心房产生的冲动经此传导旁路产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即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Mahaim纤维起源于His束,直接进入心室肌。James纤维起源于心房肌,绕过房室结进入His束或左右任一束支。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在年轻人中约占0.25%,但75%的病人通常无明显心律紊乱症状,常被诊断为室性期前收缩。
【诊断要点】
1.临床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气短、头晕,血压下降,重者甚至昏厥或猝死。
2.可无任何临床体征。如继发于心内畸形(如三尖瓣下移畸形)可有相应的表现。
3.心电图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以QRS波群起始部有△波,PR间期缩短<0.12s,QRS波宽大≥0.12s及ST-T不规则改变为特点。
4.心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传导束的位置及类型。
【术前准备注意要点】
1.术前电生理检查是确定旁路传导位置、数量、手术切除方法的基础。
旁路传导的位置划分,通常以房室瓣水平分为4个区段(图1-27):①左侧游离壁:即心脏左纤维三角沿二尖瓣后环至二尖瓣后交界;②后间隔部:二尖瓣后交界,中心纤维体至三尖瓣隔后叶交界;③右侧游离壁:三尖瓣隔后交界至三尖瓣前后叶交界附近;④前间隔部:心脏右纤维三角至三尖瓣前后叶交界附近。4个区域中,左侧游离壁旁路传导发生率最高约60%,右侧游离壁约10%,前间隔部约20%,后间隔部约10%。
2.与心内科医师合作,做术中心脏表面电极标测准备。
3.预激综合征术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控制,以I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主,注意避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
图1-27 心脏旁路传导的分区
【手术指征】
1.发作严重心动过速,内科心导管射频治疗失败。
2.有其他并存心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
【手术概要】
1.非体外循环,经心外膜操作,切除旁路,优点是心脏处于搏动状态,便于心表标测,及时观察手术效果。但不适用于前间隔部、左侧游离壁区域内的旁路切除。另外心搏状态下,可能会使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再发率可达10%。
2.体外循环下心脏低温停搏心房内操作,适合于各部位异常旁路的切除,切口通常在房室瓣上2~3mm处沿瓣环走行施行,暴露房室交界部脂肪垫,切除纤维样结构,再行缝合。
3.手术围术期死亡率<0.5%,有效率>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