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包涵体最早于1907年被发现,但直至1956年才由我国学者汤飞凡、张晓楼等首先用鸡胚分离到衣原体,以后才发展成细胞培养法。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结膜囊表麻下,用无菌狭长盖玻片刮取睑结膜滤泡,置于盛有蔗糖磷酸盐缓冲液的小瓶内,如不立即使用则置于-20℃冰箱内保存。使用前复温,加入链霉素200μg/ml、万古霉素100μg/ml,置于4℃冰箱内过夜备用。链霉素可抑制杂菌的生长而提高分离率。
2.鸡胚分离培养 取7~8d胚龄的鸡胚,用8号针头吸取含待测标本的缓冲液0.25ml接种至卵黄囊内,35℃温箱培养,2d后死亡及9d后仍存活者,予以解剖,收集卵黄囊膜并制成涂片,Giemsa染色,油镜观察,如在涂片中发现紫红色细颗粒者为阳性。
3.细胞分离培养 可选用McCoy、HeLa-229、FL、HL等对衣原体敏感的长成单层的细胞。载体可用玻璃小瓶或塑料培养板,在其底部可预置适当大小的盖玻片。接种上述标本后,1 800~3 000rpm离心1h,促进原体进入细胞。吸附1h,弃上清,加入含放线菌酮0.5μg/ml的1640培养液,35℃二氧化碳温箱培养,48~72h后取出盖玻片,漂洗、固定、染色、观察。离心及使用放线菌酮处理细胞是增加衣原体感染宿主细胞的最常用措施,除此以外,还可使用聚阴离子肝素、硫酸葡聚糖、X线照射等处理宿主细胞。某些标本接种细胞的盲传培养可提高分离率。细胞培养法的敏感性为80%~90%,特异性为100%,是诊断衣原体感染最为可靠的方法及评价其他实验室方法的金标准。但细胞培养法技术复杂,要求条件高,需时长,一般不作为常规临床检查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