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脏器与门静脉系统密切相关,它们有的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帮凶”;有的则深受门静脉高压症之苦,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受害者”。其实,患者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相关脏器损害的担心。这些脏器的解剖特点和发生损害的机制都比较复杂,更具体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中涉及,这里只作总体介绍。
1.脾脏与门静脉系统 脾脏是一个富含血液,有被膜包裹的淋巴组织器官。脾脏的位置较深,与膈、胃、左肾、横结肠等相毗邻,正常情况,在肋缘下不能触及。成人脾平均重量150~200克。脾静脉的血流量占全部门静脉血流的20%~40%。门静脉高压时,脾静脉血液淤滞,导致脾脏被动充血肿大,甚至出现“巨脾”。约8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可以出现脾肿大。
正常情况下,脾脏有两个功能:其一为破坏并清除衰老、病损、异常血细胞的功能;其二是为机体提供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功能。由于脾脏的淤血肿大,导致了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从而使脾脏吞噬细胞功能过分活跃。这时,它成为了一个“病脾”,将破坏正常的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这就是所谓的“脾功能亢进”。其后果,是导致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贫血、凝血异常等。
这时,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时到底需要不需要保留脾脏或部分保留脾脏。有人认为,肿大的脾不但没有正常功能,还能加快肝硬化进程,力主切脾;另外一部分学者则通过研究认为脾的免疫功能还是不可或缺的,提出了保留性脾切除的折中方案。孰是孰非,似乎尚未见分晓,有待于现代医学更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大多数的医师并不将“保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2.胃与门静脉系统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上接食管,与胰、脾、肝相毗邻。自上而下,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等。它的重要静脉包括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左膈下静脉等,这些静脉最终都汇入门静脉系统。胃冠状静脉包括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在断流手术中,这些血管尤为重要,尤其是高位食管支,一旦遗漏结扎,很可能导致术后的再出血。
胃黏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分泌胃酸、胃蛋白酶、黏液等组织消化液;分泌胃泌素、生长抑素、组胺等重要物质参与消化功能的调节。同时,它具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了胃组织不被盐酸、胃蛋白酶所侵蚀。
在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胃黏膜病变所致,即所谓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时,一方面,由于门静脉血淤积反流,胃的总血流量是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由于静脉压增高,动脉血无法到达胃黏膜,从而使胃黏膜缺血缺氧,造成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此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体内很多激素代谢紊乱,例如胃泌素、组胺等,均可加重胃黏膜的淤血。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
3.肠道与门静脉系统 小肠、结肠和直肠的血液最终也是回流至门静脉系统。小肠是最重要的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场所,大肠的主要功能则在于吸收水分,暂时地储存食物残渣。小肠、右半结肠的静脉血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其余部分则回流到肠系膜下静脉,最终汇入门静脉。
门静脉系统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类似于对胃的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体内一些激素物质代谢异常,以及内毒素血症,甚至断流手术、硬化剂治疗都可能加重胃肠道微循环障碍以及黏膜的损伤,从而出现吸收障碍、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临床表现,而且还容易出现肠道细菌移位,造成自发性腹膜炎。
4.胰腺与门静脉系统 胰腺兼有内、外分泌的功能,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位于上腹中部腹膜后,位置较深,与脾、十二指肠等毗邻。胰腺的动脉血液供应来自胰十二指肠动脉,静脉血液同样回流至门静脉。胰腺的位置恰好是门静脉循环的枢纽部位。脾静脉主干走行于胰腺后上方的横沟内;胃短、胃网膜左静脉、胰腺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均汇入脾静脉,最后在胰腺颈部的后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由于这些解剖关系,胰腺的某些病变也将影响到门静脉系统。一些情况下,例如胰腺头颈部的炎症、肿瘤可以影响门静脉主干的回流,甚至能引发门静脉高压的形成,称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反之,门静脉高压症的情况下,胰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胰岛具有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在门静脉高压时,这些激素通过侧支循环绕开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由于没有肝脏的代谢作用,导致胰高血糖素明显升高,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前文已述,由于没有胰岛素的营养作用,肝脏的生理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至此,我们向您简要地介绍了门静脉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介绍了与门静脉系统相关的腹腔重要脏器。或许您更想知道的不是这些烦琐而枯燥的解剖、生理知识,但我们相信,这些内容会有助于您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疾病,有利于您理解本书将向您讲述的更精彩的内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场与疾病斗争的持久较量中,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帮助您走上人生的健康之旅。
(孙文兵 洪智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