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性质
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臭、无味的,但天然油脂因含有色素和维生素等而显不同的颜色和气味,如芝麻油呈红黄色、有香味。油脂的密度都<1,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沸点和熔点,只有一定的熔点范围。如猪油为36~46℃。
(二)化学性质
1.水解和皂化 油脂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高级脂肪酸。
油脂在不完全水解时,可生成高级脂肪酸、单酰甘油或二酰甘油。
油脂水解生成的甘油、脂肪酸、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在体内均可被吸收利用。
油脂在碱性(NaOH或KOH)条件下可水解完全,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这种盐俗称肥皂,故将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1g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KOH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皂化值与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从皂化值的大小,可以推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皂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指标之一,并可反映油脂皂化时所需碱的用量。
2.加成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分子中的不饱和键(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卤素单质等发生加成反应。
(1)加氢: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催化加氢,转变为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使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或固态的脂肪。这一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或油脂的硬化。油脂硬化后,不仅提高了油脂的熔点,而且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贮存和运输。
(2)加碘: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可与碘发生加成反应。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可用碘值来定量衡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值。碘值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成正比,碘值越大,表示油脂中所含的碳碳双键数越多,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
3.酸败 油脂贮存过久会发生变质,颜色变深,并产生异味、臭味。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俗称“变哈”。酸败的原因是:油脂受到氧、水分、微生物的作用,使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部分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此过氧化物再继续分解或氧化产生有臭味的小分子醛、酮和羧酸等混合物而变质。油脂的酸败程度可用酸值表示。酸值是指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值越大,说明油脂的酸败程度越高。酸败的油脂有毒和刺激性,通常酸值>6.0的油脂不可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