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特点
急性尖周炎的早期为浆液期,此时患者感觉牙齿伸长,咬合时,患牙有早接触和不舒适感,并有轻度疼痛。有时咬紧,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当炎症继续发展,咬紧患牙即感疼痛,患牙伸长感更为明显,出现轻度松动,不敢对咬,并有持续性自发痛,疼痛范围局限,能明确指出患牙。与此同时,由于组胺、血清素、激肽等化学物质的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和炎细胞的渗出,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使疼痛加剧,叩痛极明显,患牙根尖部牙龈逐渐出现轻度充血和水肿,所属淋巴结肿大,深部触及疼痛。温度试验或电活力试验大多无反应,一般无全身症状。急性尖周炎的浆液期,如果及时迅速消除刺激因素,增强全身抵抗力,炎症可以消退;否则,很易发展成化脓性炎症。
急性尖周炎的化脓期可由急性尖周炎浆液期继续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尖周炎症急性发作而引起。此时,牙周膜被破坏溶解,开始化脓,局部压力更大,牙齿伸长感和松动更为显著,稍一接触牙齿即感疼痛,不能忍受。根尖部牙龈水肿加剧,并有按痛,有时附近面颊部软组织轻度水肿,所属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患者感剧烈的持续性跳痛,全身不适,体温稍升高。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和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询问病史应注意:牙痛性质、持续时间、能否定位、与温度改变和咬合的关系;有无伸长感、肿胀、全身不适等,患牙最近是否受伤或治疗;过去曾否肿痛、发作次数、诱发原因等。检查时注意:牙齿有无缺损或折裂,有无龋洞或其他牙体缺损或原有修复物情况,是否穿髓,牙髓有无活力,牙齿的颜色改变、松动度,对探、叩、触诊的反应,牙龈有无充血、水肿、脓肿、窦道等,颌面部有无肿胀、淋巴结肿痛等;有无牙周袋,是否溢脓,有无全身症状等。拍摄X线片检查牙体、牙周、尖周情况。
(三)治疗
急性尖周炎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原因,建立引流(开放、切开、拔牙等),增强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以消除急性炎症和疼痛。
急性尖周炎的治疗掌握病变程度很重要,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包括调整咬合、开放引流、脓肿切开、拔牙、根管治疗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