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般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

一般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

时间:2024-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原则是避免成人化和专业化,采用简单易懂、具体形象的形体语言和童语。童语就是把牙科专业用语形象化,儿童化。对患儿进行诊疗行为诱导,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交替使用。由于患儿情感发育的特点,在口腔科诊疗中出现不配合的行为是很自然的。给患儿交待诊疗要求和注意事项时,应示范。疼痛是导致患儿恐惧、拒绝诊疗的最大原因,无痛操作的原则在儿童口腔科中尤为重要。

(一)言语交流法

在儿童口腔科诊疗中,和患儿的言语交流是第一步。要想进行成功的言语交流,首先必须了解儿童言语发育的特点。儿童到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啊、喔、咿、呀”等不明其意的单音喃语(babbling);1岁左右开始说熟练的双音单词,如爸爸、妈妈等;2岁左右能说事物名称,可表达简单情况;3~4岁时词汇量大大增加,可叙述较复杂的情况,如背儿歌、讲小故事等;5岁左右能顺利会话,言语发育基本完成(表8-1)。

和患儿进行言语交流,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言语发育的特点区别对待。总的原则是避免成人化和专业化,采用简单易懂、具体形象的形体语言和童语。

形体语言对婴、幼儿患者尤为必要。医护人员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给患儿传达一个信息。如医护人员面带微笑,投以亲切和善的目光,用手轻轻抚摸患儿,会给患儿传达一种亲切友善的信息;反过来,即使患儿不说话,医护人员也可以从患儿形体表现中知道患儿对诊疗的反应。

表8-1 儿童词汇量的增加

童语就是把牙科专业用语形象化,儿童化。如:将口镜说成是照牙的小镜子,探针是抓虫子的小钩子,喷水制洞是给牙洗澡等等。如何说法,可因人而异。

(二)鼓励为主法

对患儿进行诊疗行为诱导,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交替使用。由于患儿情感发育的特点,在口腔科诊疗中出现不配合的行为是很自然的。一开始,不要过多地指责,而要想方设法亲近患儿,在和患儿做朋友的过程中找出原因,消除恐惧;对患儿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当一切正向努力失败后,方可适当地进行批评。通常是,亲近→表扬→批评→表扬,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诊疗。

(三)示范法

给患儿交待诊疗要求和注意事项时,应示范。例如制洞时口不能闭、头不能动,痛时举手;尤其是咬合的示范比言语更重要。

(四)逐步适应法

对儿童恐惧的诊疗器械,应先口外,再口内,逐步适应后,方可正式操作。口镜、探针等可先让患儿用手摸摸,再把口镜放到口内,或用探针到正常牙上探一探,患儿确定无痛后才开始检查患牙。使用三用枪时,应先在患儿手背上试一试,再往患牙上吹风或冲洗。

重要的是牙钻的试验体会。首先开机,牙钻在喷水下转动,让患儿熟悉声音和喷水状况;第2步将牙钻在术者手指上(不接触皮肤)转动,示意患儿不会产生疼痛;第3步在患儿手指上试用(术者左手固定患儿手指,右手持牙钻,在距患儿手指皮肤约5mm处转动),让患儿体验无疼痛;第4步在口内患牙上空转(不制洞),使患儿确信制洞也不痛;最后才正式制洞,操作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稳、准、好、快地完成诊疗。

(五)无痛法

疼痛是导致患儿恐惧、拒绝诊疗的最大原因,无痛操作的原则在儿童口腔科中尤为重要。临床操作中,最好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牙病诊疗操作,对注射部位应进行表面麻醉或者采用激光化学、空气喷磨等无痛去龋技术。操作应从无痛处开始,把有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放在最后,一旦患儿感疼痛时,诊疗已完毕。

(六)短时操作法

儿童生性好动,固定于某一姿势的持续时间短,因此操作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诊疗应尽量争取在短时间内,稳、准、好、快地完成。如制洞时可采用数数的方法进行,从1数到10为一次。究竟短到何时,可由术者根据患儿情况灵活掌握。

(七)家长陪伴法

对家长是否陪伴,尚有意见分歧。一般的观点是:可陪可不陪的一律不陪,陪伴仍不配合者不陪,对不合作患儿进行诊疗时不陪;2岁以下儿童最好陪伴,不陪伴不配合、陪伴能配合者可陪。

(八)捂嘴止哭法

对哭闹不止、劝说无效的3岁以上患儿,可将小胸巾放在术者右手掌上,轻轻捂住患儿的嘴和鼻,间歇性松开,同时在患儿耳旁轻声劝诱不要哭闹,一旦不哭就不再捂,绝大部分患儿反复几次可中止哭闹。但应注意不可捂得太久。

(九)观摩交流法

对某些因恐惧拒不接受诊疗的儿童,可让其观摩合作儿童的诊疗情况,再让合作儿童讲述自已的诊疗感受和体会,互相进行交流。这样可激发他(她)的自尊心,达到消除恐惧、接受治疗的目的。

(十)环境感化法

营造适合儿童特点的诊疗环境,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诊室布置应趋向家庭化和乐园化,适当地摆设一些儿童玩具。候诊室应宽敞、舒适,因为患儿的陪同者多,而且需要走动、玩耍,不像成人能坐着按秩序排队候诊。有条件的可在医院候诊室装备音响、电视,提供饮水,使患儿享受到优质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口腔卫生宣教又增加娱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