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菌性角膜溃疡

真菌性角膜溃疡

时间:2024-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菌性角膜溃疡为真菌感染角膜所致。多见于炎热、潮湿地区及夏秋收割季节,农民发病占大多数。一旦患病,则病程长,又可反复发作,甚至全角膜坏死,导致失明。中医称“湿翳”。诱因有角膜上皮被稻芒、麦秆、树枝、树叶等植物外伤、指甲擦伤、长期点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眼药水、戴接触镜等。并宜用1%阿托品充分散瞳。

真菌性角膜溃疡为真菌感染角膜所致。多见于炎热、潮湿地区及夏秋收割季节,农民发病占大多数。一旦患病,则病程长,又可反复发作,甚至全角膜坏死,导致失明。中医称“湿翳”。

【病因】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酵母菌及青霉菌等。诱因有角膜上皮被稻芒、麦秆、树枝、树叶等植物外伤、指甲擦伤、长期点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眼药水、戴接触镜等。

【诊断要点】

1.有发病诱因。

2.病程长,发展慢,易复发。混合性充血严重,但刺激症状轻。

3.溃疡边缘清楚,常为不规则型,呈黄白色,表面粗糙,光泽差,坏死组织易刮下,有时溃疡边缘出现浅沟,溃疡外围有结节状浸润点或伪足样分支,即所谓卫星病灶。

4.有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反应,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积脓多而稠。

5.刮片寻找真菌,或取坏死组织培养,有真菌生长时可确诊,一般需多次进行,方得阳性结果。

【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治疗时间宜长。

1.局部治疗

(1)点眼药:如0.5%两性霉素B,1%咪康唑,1%~2%酮康唑点眼,每2h1次,晚间涂1%金褐霉素,1%~3%克霉唑眼膏。并宜用1%阿托品充分散瞳。禁用激素。

(2)结膜下注射:咪康唑5mg或氟康唑0.2~0.4ml行球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

(3)用苦参、白藓皮、银花各10g,龙胆草12g,秦皮20g煎水,过滤澄清,洗眼,或先熏后洗,每日1次。

2.全身治疗 重症者可口服酮康唑每日300mg或克霉唑0.5g,每日3次。

3.手术治疗

(1)清创术:将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清除。

(2)板层角膜移植术:适应于局限性表浅病变。

(3)结膜瓣遮盖术:适应于欲穿孔者。

(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适应于药物治疗失败者。

中医认为,本病系湿热上蒸所致,治宜化湿清热,方用甘露消毒丹〔42〕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