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3-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有关资料统计,甘肃拥有各类高级专家级人才只有2310人左右。(三)全省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1.社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近年来,甘肃社会保险业务量增长迅猛,人员编制和实际数量却未能相应增加。
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_2010~2011年甘肃省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

二、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甘肃人才在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为7%左右,人力资本存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倒数第四位,人力资源质量仅相当于上海、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

(一)全省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机关干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干部年龄偏大。在全省干部队伍中,30岁以下干部仅占34.77%,40岁以上的占了36.59%,没有形成后备梯次。二是第一学历文化水平低。甘肃党政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只占了61.27%,但第一学历中还有一定量的中专和高中学历。低层次的文化结构很不适应发展的工作的需要,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偏少,培养难度较大。

机制体制欠刚性。《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不履行职务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规定了可以经考核可以辞退、责令辞职、引咎辞职、开除等措施。但由于没有配套、可操作的过硬措施,实际上很难落实到位。单位只要不出责任事故,个人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受处分,不管工作好坏,就能安安稳稳地做“太平官”,工资一样拿,待遇不能少。以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的落实。

人才理论创新滞后。科学的理论,既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甘肃在理论上创新不足,需要切实加强对人才理论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为人才工作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要么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是人力资源部门还依然沿袭过去的管理机制,单单行使着考勤、奖惩、工资分配、档案管理等单纯的“管”的职能,没有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职能转到对人才的开发和培训、人才的激励和使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来。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一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绝大多数任职较长,是从生产一线直接提拔上来的,对经济和法律知识的掌握都很浮浅,对世贸知识的学习比较浅薄。因此,在抓管理方面常常捉襟见肘,能力有限。好多企业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但由于引不进高学历人才,加之近年来一些人才不满意中小企业的工资待遇,人才也留不住。有些企业想选拔一些中层领导,都非常困难,有的懂技术却不懂管理,有的管理方面有特长却不懂技术,能吸收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中的很小。

3.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存量问题突出。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据有关资料统计,甘肃拥有各类高级专家级人才只有2310人左右。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6人;在专业技术资源方面,甘肃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为69.47万人,占人才总量的82.52%。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56万人,占人才总量的6.60%;中级职称24.34万人,占人才总量的28.91%;初级职称39.57万人,占人才总量47%,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二是创新人才不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统计,目前,甘肃省人才规模综合指标在全国居24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居21位,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居22位,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满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发展的需求。三是适用人才不足。由于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以学历、职称来框定人才,使得一些掌握工艺技能、能在日常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疑难问题的人员被排斥在人才队伍之外。四是后备人才不足。据统计,甘肃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只有321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近千人,在西北五省区位居倒数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口中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只有156人和10人,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人才结构不优。首先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从甘肃人才在产业的分布情况看,70%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农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讯、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其次是城乡人才分布不合理。人才在地区分布上,绝大多数专业人才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广大县乡、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比较匮乏。第三是人才支撑作用不强。目前甘肃重大项目建设中仅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就达到11.7万人。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仅有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以兰州为例,中科院、国家部属科研机构、省属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校人才都高度集中在兰州,造成某些专业人才相对过剩,而其他地区科技力量则相对薄弱。从人才资源利用情况看,平均每百万GDP蕴涵的人才为5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表明甘肃人才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人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第四是人才流动不畅。表现为市内外、行业间、城乡间存有政策壁垒,人才流动不够畅通。

(二)全省城镇劳动力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

今后几年,甘肃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将保持在40万人以上,而现有经济结构下,城镇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30万个,供求缺口很大。每年需要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2010年全省有约17.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

2.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政出多门,还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缺乏整体推动力。劳务输出管理还不够系统、规范,功能不强、手段落后。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与劳务输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与广大务工人员的迫切需求相比,管理服务工作还有很大差距。

(三)全省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近年来,甘肃社会保险业务量增长迅猛,人员编制和实际数量却未能相应增加。由于经办机构人员数量的严重偏少,致使经办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根据调查,全省各级社会保险经办人员,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要加班加点,甚至带病工作。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保险制度向农村的扩展,甘肃社会保险工作平台人员少、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事业快速发展、服务对象日益增多的形势。

2.城乡社保的社会化程度低

截至9月底,全省养老等五项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8.67万人次,从总量上看,参保率很低。从结构上看,现在的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职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但相比之下参保率还比较低,扩面难度大,覆盖面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