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为抗原-抗体反应。4.按病因分类。①梅毒性:发病年龄5~25岁,多为双眼,角膜呈弥漫性浑浊,常伴先天性梅毒的其他体征如鞍鼻、郝金森齿等,血清康华反应阳性;②结核性:多为单眼,角膜结节状浑浊多限于下方,呈黄灰色,胸片、OT试验有助诊断。其余病因所致者少见。药有当归、生地、熟地、麦冬、黄柏、黄芩等。
角膜基质炎为角膜基质深层的炎症反应,不形成溃疡。中医称“混睛障”。
【病因】 常见原因为先天梅毒。其他原因有结核、麻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腮腺炎等。多为抗原-抗体反应。
【诊断要点】
1.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2.睫状充血。
3.角膜基质浸润,雾状浑浊,伴新生血管及虹膜睫状体炎,炎症消退后遗留瘢痕性浑浊及血管痕迹。
4.按病因分类。①梅毒性:发病年龄5~25岁,多为双眼,角膜呈弥漫性浑浊,常伴先天性梅毒的其他体征如鞍鼻、郝金森齿等,血清康华反应阳性;②结核性:多为单眼,角膜结节状浑浊多限于下方,呈黄灰色,胸片、OT试验有助诊断。其余病因所致者少见。
【治疗】
1.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抗结核等。
2.皮质类固醇点眼和(或)球结膜下注射。
3.散瞳。
4.热敷。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系肝经风热,治宜祛风清热,方用羌活胜风汤〔110〕加减;药有羌活、荆芥、防风、川芎、桔梗、黄芩等;病情迁延难愈,证属湿热上攻,治宜清热除湿,方用三仁汤〔7〕酌加土茯苓、银花、连翘等;病至后期,睫状充血轻微,证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方用滋阴降火汤〔222〕加减。药有当归、生地、熟地、麦冬、黄柏、黄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