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内障手术晶体度数选择

白内障手术晶体度数选择

时间:2023-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性白内障是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一般分皮质性、核性和囊下型三种,中医称“圆翳内障”。有青光眼素质者可能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故散瞳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二者会发展为皮质性浑浊,逐渐形成完全性白内障。中医治疗本病可能延缓白内障成熟,推迟失明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本病发生率50~60岁者约60%~70%,70岁以上者可达80%。一般分皮质性、核性和囊下型三种,中医称“圆翳内障”。

【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生理性老化、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晶体营养和代谢障碍及遗传因素有关。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 多见于45岁以上老年人,视力逐渐减退,患眼无红痛。

2.皮质性白内障 为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四期。

(1)初发期:晶体周边皮质可见尖向中央的楔形浑浊,多需散瞳后方能发现,视力常不受影响。

(2)膨胀期(未成熟期):晶体皮质浑浊加重,体积增大略显膨胀,前房变浅,虹膜半月投影存在,视力显著减退,眼底难窥见。有青光眼素质者可能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故散瞳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3)成熟期:晶体完全浑浊,膨胀消退,前房恢复正常,虹膜半月投影消失,视力可仅存手动或光感。

(4)过熟期: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则浑浊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核下沉,晶体体积变小,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液化的皮质漏到晶体外可产生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3.核性白内障 浑浊多从胚胎核开始呈黄白色,逐渐发展而使成年核浑浊,色变棕褐,视力减退。散大瞳孔彻照法检查,瞳孔中央可见盘状黑影,周边透明区仍可窥见眼底。

4.囊下白内障 为皮质型白内障的一种表现,发生在后囊下和前囊下。后囊下白内障早期在后极部囊下呈盘状浑浊,为许多致密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组成,又称盘状白内障,早期即可明显影响视力;前极者在前极囊下可见放射状浑浊与小泡,此型较少见。二者会发展为皮质性浑浊,逐渐形成完全性白内障。

【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不肯定,局部眼药水可选用谷胱甘肽眼药水、白内停、法可林、治障宁、卡他林、睛可明等,口服维生素C、B2、E等。手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1.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由于显微手术的进步,故不必等到白内障成熟期才手术。一般矫正视力低于0.3(影响视力的原因为白内障者),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即可手术。个别情况,如患者迫切要求,医生技术和设备有保障,视力高于0.3也可手术,但需慎重。

2.术前检查

(1)血压控制在140/90mmHg(18/12kPa)以下。

(2)空腹血糖正常,对顽固病例,可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150mg%)以下。

(3)胸透、心电图检查排除有关疾病。

(4)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5)应进行视力、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检查;裂隙灯、泪道冲洗、眼压测定;如拟植入人工晶体则检查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

3.手术方法的选择

(1)白内障囊外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可迅速恢复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为目前国内开展较广泛的术式。

(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迅速,许多先进国家已普遍采用。

(3)白内障囊内摘除术,适用于晶体脱位,术后不发生后发障,但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较囊外摘除术多。

(4)白内障针拨术,适用于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施行白内障摘除者。

4.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矫正 可选用接触镜或眼镜。

中医治疗本病可能延缓白内障成熟,推迟失明期。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肝肾,方宜杞菊地黄汤〔100〕加减;证属脾胃气虚者,治宜补益脾胃,方如补中益气汤〔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