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球后视神经炎

球后视神经炎

时间:2024-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急性期 突然视力下降,甚至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间接对光反应(+);慢性发病者,视力逐渐下降,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癔症发病虽急,但视力与行动不符且不稳定,易受暗示影响,瞳孔无改变,视野呈高度向心性缩小,可呈螺旋状视野。另外注意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鉴别。

本病为发生在视神经球后段的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中医称为“暴盲”或“视瞻昏渺”。

【病因】 同视神经乳头炎。

【诊断要点】

1.疼痛 表现为眼球后痛及眼球活动痛。

2.急性期 突然视力下降,甚至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间接对光反应(+);慢性发病者,视力逐渐下降,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3.早期 视乳头正常或轻度出血,晚期视乳头颞侧苍白。

4.视野 有红绿色视野交叉或颠倒,中心暗点及傍中心暗点,或有哑铃状暗点,以及向心性视野缩小。

5.眼电生理检查 VEP检查急性期显示潜伏期延长明显,振幅明显下降,甚至反应完全消失。

【鉴别诊断】 注意与癔症鉴别。癔症发病虽急,但视力与行动不符且不稳定,易受暗示影响,瞳孔无改变,视野呈高度向心性缩小,可呈螺旋状视野。另外注意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鉴别。

【治疗】

1.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 参照视神经乳头炎。

2.针灸

(1)体针: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攒竹、太阳、风池、合谷、内关、太冲、命门、肾俞等,每次选3~4穴,强刺激,每日1次。

(2)耳针:选肝、胆、脾、胃、膀胱、肾、心、小肠、耳尖、目1、目2、眼、脑干、神门,常规消毒,多用泻法,留针阵动,30min后出针,然后用王不留行压丸,胶布固定,每天用手按压4~6次。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气机逆乱,玄府闭塞,或气血不足,目失所养而成,证属肝气郁结者,多伴头胀痛,抑郁寡欢,舌淡苔薄,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方宗丹栀逍遥散〔28〕,酌加丹参、郁金等;证属肝经血热者,多伴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凉血清热,方用凉血清肝饮〔168〕加减;证属气血亏虚者,多伴头晕、面色苍白、短气乏力、舌淡苔薄、脉弱,治宜补气益血,方宗八珍汤〔6〕加丹参、枸杞子等。

【护理与预防】

1.注意休息,少用目力。

2.外出配戴有色防护眼镜。

3.解除思想顾虑,保持精神愉快。

4.忌食辛辣,戒酒、戒烟。

5.积极治疗原发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