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肿瘤在周边部者,早期可无症状,如波及或发生于后极部,可引起闪光感或视物变形,相应部位视野缺损,不同程度视物模糊。1.位于后极部者恶性程度较高,易致血行转移,应早期摘除眼球,手术时避免压迫眼球,位于前部且直径小于10mm可用60钴放射治疗。如肿瘤发展较快、较大,且直径超过10mm,应在不压迫眼球的情况下摘除眼球。
【诊断要点】
1.多为中年以上患者,常见于眼底后极部,高度恶性。
2.肿瘤在周边部者,早期可无症状,如波及或发生于后极部,可引起闪光感或视物变形,相应部位视野缺损,不同程度视物模糊。
3.早期肿瘤在眼底上呈扁平状隆起,色灰黑,短期内视网膜高度坏死萎缩,肿瘤穿过视网膜进入玻璃体中形成头大、颈狭、基底宽的典型蕈状肿块。
4.可并发视网膜脱离、色素层炎、视乳头炎、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
5.超声波、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仅在肿瘤边缘有荧光,随后瘤体显示斑点状荧光,晚期强荧光并积存。
7.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位于后极部者恶性程度较高,易致血行转移,应早期摘除眼球,手术时避免压迫眼球,位于前部且直径小于10mm可用60钴放射治疗。如肿瘤发展较快、较大,且直径超过10mm,应在不压迫眼球的情况下摘除眼球。
2.如肿瘤已穿破眼球,应做眶内容剜除术。
3.术后行眼眶放射治疗,已有全身转移者以化疗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