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吞咽试验法
此法无需特殊设备,简单而且可行,但准确性稍差。常用方法有两种:
1.将一听诊管两端分别插入病人和医师的外耳道口,嘱病人做吞咽动作,随着吞咽动作结束,医师通过听诊管可听到一柔和的通气的“轰轰”声,表明咽鼓管功能正常。
2.医师在鼓气耳镜下观察病人鼓膜,嘱其做吞咽动作,可观察到病人吞咽时鼓膜向外的活动情况,表明咽鼓管通畅,开放正常。
(二)捏鼻鼓气法(Valsalva manoeuver)
医生戴听诊管,另一端连接病人的外耳道口,嘱病人以拇指和示指捏紧两鼻,闭嘴鼓气(使劲呼气),使气体压力通过两侧鼻咽部咽鼓管自然开口,被动地进入鼓室,此时医师即可通过听诊管听到鼓膜的振动声,如在鼓气耳镜下即可观察到鼓膜向外的运动,病人自己也能感觉到鼓膜向外运动的振动声,但咽鼓管狭窄者则不出现上述情况。
(三)波氏球吹张法(Politzerization)
医师用听诊管连接病人外耳道监听,嘱病人含一口水,同时将波氏球的橄榄头塞入病人一侧前鼻孔,用手指压住另侧鼻前孔,嘱病人将水咽下,在吞咽动作的同时迅速捏压橡皮球,此时软腭上提鼻咽腔完全关闭,利用挤压气球的压力被动推开鼻咽部咽鼓管开口,空气进入鼓室。通过听诊管可听到鼓膜的振动声音,根据声音的不同,可判断咽鼓管的阻塞程度。
(四)导管吹张法(Catheterization)
利用特制的金属咽鼓管导管自鼻腔插入咽鼓管咽口进行检查,导管直径约1.5~3.5mm,前端弯曲,末端开口较大,呈喇叭状,开口外端有一小环,位置恰与前端弯曲方向一致,用以作为检查时的指示方向。
1.检查方法
(1)鼻腔以1%麻黄碱加1%丁卡因棉片收缩麻醉鼻黏膜,亦可不加麻醉。
(2)选择直径适宜的导管沿患侧鼻腔底放入,导管弯头向下,抵达鼻咽后壁后再退出1cm,并向外旋转90°,前后拉动导管即可感觉导管的头端滑过圆枕后进入咽鼓管咽口。或导管抵达鼻咽后壁后向内旋转90°,退出1cm,使导管头触及鼻中隔后缘,然后向下外旋转180°,使导管头端进入咽鼓管咽口。
(3)以橡皮吹张球与导管外端连接,挤捏橡皮球进行咽鼓管吹张。此时空气通过咽鼓管可进入鼓室。
(4)利用听诊管,医师和病人都可听到吹气而引起的鼓膜振动声,通过空气进入咽鼓管产生的摩擦音的不同而判别咽鼓管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1)咽鼓管检查应避免在鼻及鼻咽急性炎症或鼻腔分泌物较多时进行,操作前须先清洁鼻腔及鼻部分泌物,避免将分泌物吹入鼓室。
(2)导管吹张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伤黏膜,鼓气时压力不要过大,以免吹破鼓膜,尤其鼓膜菲薄或有瘢痕者更要注意。
(五)咽鼓管测压法
此法仅用于鼓膜穿孔时的咽鼓管功能检查,可评测咽鼓管的功能状态。
1.用一标准血压计,在压力表和打气球之间增加一个“T”形管,然后将其一个分支末端接一个外耳道塞,耳塞要与外耳道接触严密。
2.慢慢捏气球,使外耳道压力慢慢升高,当压力突然下降时,病人感到耳内有空气进入鼻咽部,观察血压表的读数即为咽鼓管开放压力。
3.去掉橡皮囊及袖带,只留与水银柱相连的橡皮管,将橡皮管接一橄榄头,然后将橄榄头塞入前鼻孔,再按上述方法鼓气(名鼓气测压法),此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可读出血压计汞柱的度数,一般0.53~2.6kPa(4~20mmHg)以上为正常,2.6~5.3kPa(20~40mmHg)为稍差,5.3kPa(40mmHg)以上为咽鼓管功能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