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眩晕变位试验和前庭功能检查

眩晕变位试验和前庭功能检查

时间:2024-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前庭性病变虽然身体多向眼震慢相侧倾倒,但在亚急性和慢性病变者此检查并不敏感。偏斜不超过5°为正常,超过10°示两侧前庭功能不平衡。正常人能站立30s,但一侧或两侧前庭损害者很少能保持这种姿态。

前庭神经系统不仅其本身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它和大脑、小脑、脊髓、眼和自主神经等具有广泛的联系,除内耳前庭疾病外,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疾病亦可累及前庭神经,因此眩晕病人做前庭功能检查不仅与耳科有关,而且和神经内外科眼科内科等均有密切关系。

(一)过指试验

被检查者坐位,向前伸出一手臂,将手臂举起,然后向下以示指触摸坐在对面的检查者伸出的手指,先睁眼试一二次,然后闭眼或蒙眼重复进行检查,左右手分别测试。迷路有病者,闭眼或蒙眼时不能准确指向目标,手指常偏向眼震慢相侧,偏斜10°以上为异常。如果偏斜无一定方向,则考虑为中枢性病变。

(二)闭目直立试验

被检查者直立,不穿鞋,双足并立,先睁眼后闭眼,各站立30s,注意有否身体摇晃或倾倒,正常人能站立60s以上。前庭性病变在闭眼或蒙眼时难于维持身体平衡,可出现倾倒,多倾向眼震慢相侧,如转动头部,身体倒向头部转动后的眼震慢相方向。闭眼或蒙眼对小脑性病变的影响较小,多倾向患侧,不受头部转动的影响。脊髓后索病变,睁眼时因有视觉代偿,摇晃轻,闭眼时加重,其倾倒无固定方向。急性前庭性病变虽然身体多向眼震慢相侧倾倒,但在亚急性和慢性病变者此检查并不敏感。

(三)行走试验

受检查者蒙眼,向正前方行走5步,继之后退5步,依法如此连续走5次。观察其步态,并计算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偏差角。偏差角>90°者,示两侧前庭功能有显著差异。

(四)平衡试验

受检查者正坐于桌旁,身体各处均不与桌接触,左手抚膝,右手握笔,悬腕,自上而下书写文字或画简单符号一行,约15~20cm。睁眼及闭眼各书写一次,两行并列。观察两行文字的偏离程度和偏离方向。偏斜不超过5°为正常,超过10°示两侧前庭功能不平衡。

(五)跟趾相接试验

被检查者双足站在一条直线上,一足足趾接另一足足跟,闭眼站立30s,观察有否身体摇晃或倾倒。正常人能站立30s,但一侧或两侧前庭损害者很少能保持这种姿态。

(六)眼球震颤检查

眼球震颤简称眼震。前庭系的周围性病变、中枢性病以及有些眼病均可引起自发性眼震。眼震是一种不随意的眼球节律性运动,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慢相为眼球转向某一方向的缓慢运动,为前庭刺激所引起;快相则为眼球的快速回位运动,为中枢矫正性运动。眼球运动的慢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低的一侧,快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高一侧。为便于观察,故将快相所指方向作为眼震方向。按眼震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水平性眼震、垂直性眼震、旋转性眼震以及对角线性眼震等。眼震尚可以联合形式出现,如水平加旋转性、垂直加旋转性等,如受检查者位置不变,前庭性眼震的方向一般不变。按眼震强度不同,可将其分为3度:Ⅰ度眼震仅出现于向快相侧注视时;Ⅱ度眼震为向快相侧及向前正视时均有眼震;Ⅲ度眼震在向前及向快、慢相方向注视时皆出现眼震。

1.凝视眼震检查 被检查者坐位,先令其凝视正前约50cm处检查者的手指,然后移动手指,使被检查者凝视左、右、上、下各30°的方向。每种眼位应保持20s,观察在这五个眼位有无眼震出现。两侧凝视角度不宜超过40°,因为超过40°时,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向凝视方向的小振幅高频率眼震,称为极位性眼震。然后做幅辏及散开运动,观察有否眼震或麻痹。

2.戴Frenzel眼镜检查法 在较暗的房间内,给被检查者戴上屈光度为15°~20°Frenzel眼镜,带有小电灯的高度凸透镜,使被检者不能看清外物,达到部分消除凝视的影响,此眼镜能把眼球放大,便于检查者观察细微的眼球运动。

先令受检者头固定观看正前方,然后取左、右、上、下各约30°的眼位进行检查,取消视固定有利于发现前庭性眼震,能够观察到凝视下不能发现的前庭性眼震。

3.眼震电图描记法 眼震电图描记仪是一种记录眶周电极间电位差的仪器。从生物电的角度来看,可将眼球视为一带电的偶极子,角膜具正电荷,视网膜具负电荷,当眼球运动时,随着电场的改变,眶周电极区的电位亦发生变化。眼震电图描记仪将此电位变化放大,并通过描绘笔记录,用眼震电图描记仪记录眼震比肉眼观察时更为精确,可查出肉眼下不能察觉的微弱眼震;检查既可在暗室,亦可在亮室进行;受检者睁眼、闭眼时均可检查;所记录的曲线可供检查者分析、比较、查考。但由于眼震电图描记法可能出现各种伪迹,且不能记录旋转性眼震,故必须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意义:

①水平性眼震:最多见,常在左右前庭系统不平衡时出现,如一侧迷路疾患,早期听神经瘤,脑干或小脑疾病多在侧方凝视时出现眼震,先天性眼震也多表现为水平眼震。

②水平旋转混合性眼震:见于周围前庭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等,常伴剧烈眩晕。

③垂直性眼震:见于颅前窝疾病。下跳性者病变在下部脑干和小脑下丘部;上跳性者病变在中脑前四叠体区和小脑蚓部顶核附近。

④旋转性眼震:多见于前庭核领域病变。

4.位置性眼震检查 检查时最好戴Frenzel眼镜进行,通常采用受检者仰卧,观察有无眼震,然后缓慢地将头向右扭转30°~45°进行检查,再将头缓慢向左扭转30°~45°进行检查,然后再取眼震出现率高的垂头位进行同样步骤的检查。每一头位应观察20~30s。

在仰卧位观察有无眼震后,令被检查者缓慢将头与躯干一起向右旋转90°进行检查,再缓慢地将头与躯干一起向左旋转90°进行检查,这样不仅能防止头部变化对半规管产生的影响,也防止颈反射的参与。

也可令被检查者表现引起眩晕发作的头位或体位,观察有否眩晕或眼震出现。

临床意义:

①定向型位置性眼震:见于偏一侧的周围前庭疾病或小脑脑干疾病。

②变向型上向型眼震:多见于中枢疾病。

③变向型下向型眼震:见于周围前庭疾病,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亦有人报道见于幕上疾病如颞叶肿瘤

④不规则眼震:见于中枢疾病。

(七)旋转试验

通过旋转运动的突然停止,由于惯性的作用,使内淋巴液产生一定强度的流动以刺激一侧为主的壶腹嵴,从而诱发眼震、眩晕、偏倒等症状,并通过顺时针与逆时针两方向的旋转骤停,以比较两侧同一半规管受刺激后反应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来判断半规管的功能状态。由于迷路病变很少仅局限于某一个半规管,故临床上一般仅检查外(水平)半规管。

1.方法

(1)受检者坐转椅上(手动或电动转椅),头前倾30°(若检查上半规管或后半规管时,侧头部分别保持在前俯120°和后仰60°的位置上),使两侧半规管处于水平面上,将转椅以2s转一圈的匀速顺时针方向(向右)转10圈后突然停止(此时内淋巴液在左耳向壶腹嵴流动,在右耳为离壶腹嵴流动)。嘱受检者睁眼,平视,观察其眼震和自主神经反应等。正常反应为出现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水平略带旋转型2~3度眼震,中频、小幅,持续24~30s,身体向旋转方向侧倾倒。相当强度的眩晕感。

(2)休息片刻后以同法做逆时针方向旋转检查(此时刺激左侧外半规管为主),由此引起的眼震及倾倒方向与前相反,性质和程度基本相同,两个方向旋转后产生的眼震持续时间相差在5s以内。

2.判定 若旋转后眼震持续时间较正常为长(可达2~3min),为迷路兴奋性增高,可见于某些神经类型不稳定或迷路兴奋阈值较低的正常人;在病态下可见于高血压、颅内肿瘤、颅后窝蛛网膜炎及某些传染病后。旋转后眼震持续时间少于20s者,为迷路兴奋性低下,可见于某些职业(飞行员、海员舞蹈与杂技演员、高空作业者等)的正常人;病态下可见于迷路的炎症、中毒、退行性变。

3.注意事项 高血压、脑血管硬化,颅内病变和其他重症患者往往难以耐受,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八)冷热试验

使某一个半规管位置与水平面垂直,用冷水或热水注入外耳道,由于半规管的某一部分因温度变化,内淋巴液发生“热升冷降”运动,刺激壶腹嵴,产生前庭反应,以判断半规管的功能状态。

1.检查方法 受检者取卧位,上半身抬高30°,睁眼并注视天花板上某一定点,以30℃和44℃冷、热水分别盛于两个有刻度的容器,位置比受检者头部高60~70cm,筒底接有可随意开、关的橡胶管,管的末端接特制的橄榄头。橄榄头内径4mm,外壳上刻有回水槽便于冲入外耳道的水流出。检查时橄榄头塞入外耳道。从开始向外耳道注水时起计时,注水时间为40s,注水量约250~500ml,然后观察眼震至消失时停止计时。先用热水两耳交替试验,再用冷水两耳交替进行,两次之间休息5min。从注水开始至眼震消失为止所需的反应时间正常值,在冷水试验中约为120s,热水试验中约为100s,与正常值相差40s以上者为异常。

2.记录方法 记录方式如图3-5。图中左、右表示受检耳是何侧;1、2、3、4是反应项目;中间被分格的横线为时间坐标,每小格10s,共3min;箭头示眼震方向(在图中→为眼震方向向左,反之向右);带黑三角的虚线示反应时间。

3.结果分析

(1)正常结果。冷、热试验的反应时间在正常范围,且左耳反应时间(反应项目1+3)与右耳(2+4)相等。

(2)半规管轻瘫。双耳反应时间差若大于40s,反应时间短者为半规管轻瘫,全无反应者为半规管麻痹。单独出现半规管轻瘫或麻痹时,病变多在半规管。

(3)优势偏向。眼震快相向左(反应项2+3)与向右(1+4)的反应时间差若大于40s,何侧较大说明眼震的优势偏向向该侧。椭圆囊病变的眼震优势偏向向健侧,大脑颞叶后部病变的优势偏向向患侧。

(4)联合病变。即半规管轻瘫与优势偏向同时出现。在梅尼埃病时多见。

(九)瘘管试验

当骨迷路壁因胆脂瘤或炎症损害而变薄或穿孔时,用电耳镜或鼓气耳镜检查,向外耳道加压或减压时,引起迷路内淋巴液流动,诱发眼球随内淋巴液的流向而发生眼震,并出现眩晕感,称瘘管征或瘘管试验强阳性,示有瘘管存在;如无眼震而仅有眩晕感,为瘘管试验弱阳性,示有瘘管可疑;若既无眼震亦无眩晕感,为瘘管试验阴性,但不能完全排除有瘘管存在。

图3-5 双耳冷热交替试验记录

(1)正常结果;(2)左侧半规管轻瘫;(3)优势偏向向右;(4)左侧半规管轻瘫,优势偏向向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